本报评论员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的重要目标。今年,我市启动推进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行动,都实现了良好开局。明年初,还将谋划实施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和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这四大产业工程,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必须精准发力、持久用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创新驱动。要继续以超常规力度推进科技争投,完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机制,优化重大创新平台运行和重大科技专项组织机制,保持引进共建强校强院强所的热度,加快构建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全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进一步提高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效率。要统筹各方资源,抓紧规划建设一批引领性、共享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科技和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要坚持“引育用留”协同发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巩固各领域优秀人才加速流入的良好态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数字驱动。今年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总体不错,但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要深入研究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路径、举措,既要大力发展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核心产业,争取在相关领域实现后来居上,又要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赋值、赋能、赋智,走出“凤凰涅槃”的新路子。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招商引资和要素保障。没有大项目、好项目,高质量发展就缺乏后劲。要建立全市统一、全面统筹、全域共享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编制全球先进产业招商指南,规范项目流转和利益分成机制,争取引进更多十亿级、百亿级的好项目。要继续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大力发展政策性、普惠性金融,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推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要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牵引,以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为抓手,持续推进“腾笼换鸟”“空间换地”,全面整治“低散乱”产业、整合低效产业用地,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扎实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要全面实施宁波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做实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要积极探索甬舟深度一体化,加强与台州、绍兴的全面合作,增强宁波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功能。要加强统筹规划,优化管理体制,突出主导产业,推动各类功能平台实质性整合提升,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高产田、科技创新的大引擎、对外开放的主战场。要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快捷、通畅的市域交通体系,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