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养老的伦理教育思考

    姜卫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老有所养正是“和谐”的生动体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抱团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仍然是最主要的养老形态。家庭养老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和伦理基础。

    一、家庭养老伦理内涵

    子女赡养父母是基于家庭血缘关系,家庭成员承担养老责任也是基于血缘道义。这种血缘道义衍生出家庭养老文化,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孝道”文化模式。这种文化特质不但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义务关系、责任关系和亲情关系,而且代表了一种伦理价值观。从本质上看,家庭养老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伦理教化实践。

    二、家庭养老伦理教育基础

    1、孝道

    孝的实质首先是赡养父母,是“养亲”。其次,子女对长辈发自内心的敬爱之情,从根本上体现了作为理性人的教养和文明程度。所以,孝的另一个表现是“敬亲”,这是比“养亲”境界更高的孝行。以“养亲”“敬亲”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孝道是家庭养老的核心伦理教育基础。

    2、人道主义

    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人道主义的道德要求和价值标准,其根本是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人道主义原则因而是家庭养老的重要原则,它以关爱老人的生命为出发点,以追求老人晚年幸福为目的,是家庭养老的根本伦理教育基础。

    3、家庭道德责任

    在一定的规范责任和道德信念下,每个家庭成员应该自觉承担赡养、扶助、自强等家庭道义上的职责。子女要从物质、精神上支持、理解老人,尊重老人社交、娱乐、学习的权利。同时,要努力上进,这是报答父母、自觉承担家庭道德责任的最好表现。道德责任是家庭养老的重要伦理教育基础。

    三、构建家庭养老“三位一体”伦理教育体系

    在进行家庭养老伦理教育时,家庭是基础,学校是根本,社会是扩充。

    1、家庭伦理教育是基础

    基于血缘关系,子女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天然形成,对父母的教育更容易理解与接受。身处同一生活场域,两代人日常的直接接触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与教化。家庭成为接受伦理教育最早的、具有决定性功用的场所:一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锻炼子女独立、担当的家庭道德责任意识;二是积极鼓励子女尊敬、爱戴长辈的言语行为,造就家庭伦理道德的和谐氛围;三是尊重老人的想法和建议,重视老人久经风霜的人生经验和阅历。

    2、学校伦理教育是根本

    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学校教育比家庭和社会更加具有力度、信度和效度优势:一是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道德修养升华的渐进性,要把握养老伦理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层次性;二是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践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做到知行合一;三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注重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炼之以意。除了伦理教育课,在其他课程中积极开展生动、灵活的家庭养老伦理道德的学科渗透。

    3、社会伦理教育是扩充

    社会的功能是在家庭、学校以外,对社会成员进行国民素质、行为影响及文化价值的规范和形塑:一是政府推动,在全社会倡导新型的“共建、共融、共享”的老龄社会文化,从道德、政策、法规等层面促进公众改变自身的行为价值取向;二是媒介宣传,积极反映老人的“夕阳红”生活,维护合法权益,传播尊老敬老的“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志愿者服务,激励公众从为身边老人直接服务做起,让志愿者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觉自愿。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随着个体成长心理、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外因素的变化,家庭、学校、社会在家庭养老“三位一体”伦理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呈动态消长趋势。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代际功能关系情境下随迁老人家庭养老影响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18YJAZH033)资助;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代际功能关系情境下随迁老人的家庭养老研究》(LY19G030020)资助。

    [作者简介]:姜卫韬,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博士,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