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开放周刊·新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 音

统筹谋划宁波城市新格局

——访市城乡争优办副主任马家双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城乡融合,实现共同繁荣。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高城市品质,建设美丽乡村,让城市、乡村都富有活力和魅力。要对标补齐短板,务求实际效果。

    “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回顾已走过的道路,面对新型城市化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发挥既有的空间优势,统筹谋划,加强机制创新,从而在城乡融合方面有新突破。”市住建局更新发展处处长马家双认为。

    马家双长期身处宁波城市品质提升建设的一线,对宁波新型城市化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他认为,从空间资源来看,宁波具有“拥江、揽湖、滨海、临山”等优越的空间地理资源,但长期以来,宁波城市建设存在港城特色不明显、全域城市化融合度不够、存量资源效能利用不高、文化传承弱化等诸多问题。这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首先,中心城区要做好“水”文章,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中心城区。“拥江”就是要建设高品质的“世界级滨水城市”,“揽湖”就是要打造现代都市的新亮点,“滨海”则是要建成“宁波链接世界的国际滨海新城”。首要的任务是“还滨江”于老百姓,以三江六岸开发建设为主轴,增加滨江、滨水的优质空间,尤其需要强化整体统筹,打通一些开发的盲区和断点,使三江六岸成为全线畅通的游乐休闲胜地,集聚人气,从而带动腹地的开发建设。

    其次,要注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河姆渡、梁祝文化、天一阁、以“宁波帮”为代表的商帮文化等,均是宁波独有的宝贵文化财富,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之产生“溢出”效应,打造相应的历史街区和产业项目,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凝聚宁波印记的“乡愁”,留住本地宁波人,吸引外来人口和游客,从而为宁波带来新活力。

    第三,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全域城市化的步伐。余慈地区要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前湾新区的开发建设机遇,加快城际快速交通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使传统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转型成为现代意义的中心城区,形成宁波城市副中心。南部的宁海、象山,要注重提高沿海的缓坡地的开发利用,破解宁波土地存量不足的瓶颈,使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开发并重。这方面,需要加强体制创新,融资引智,集中财力办大事,突出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减少低效用地。(杨绪忠) 

    抢抓机遇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访市政府咨询委委员傅晓

    “刚刚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市加快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了要求,这对宁波而言是重大挑战更是一次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市政府咨询委委员、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傅晓说,未来的竞争就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宁波必须融入其中。

    “对宁波来讲,融入长三角主要是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实现和上海的同城化发展,成为上海大都市的南部中心和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去年,傅晓又多了一项新工作:长三角区域合作办产业组成员,专注于长三角产业创新和产业合作研究与对接。在他看来,宁波和上海资源禀赋相近,历史文化相通。“总结宁波的发展史,什么时间和上海合作紧密,往来频繁,什么时间发展就快。”他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宁波和上海的空间融合、产业配套、创新共建、文化共荣、开放共进创造了良好条件,宁波该如何抓住机遇?对此,傅晓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在抓紧推进通苏嘉甬高铁建设的同时,还要全力推动沪甬大通道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宁波和上海空间发展的一体化。“这样不仅会改善宁波的经济区位,而且会极大改善长三角乃至全国对宁波发展的预期,有利于宁波集聚高端要素,也有利于强化上海的龙头地位。”

    第二,以配套和联动发展的思路谋划产业合作,在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上实现突破。他说,上海布局了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新型国际贸易等产业,宁波也谋划了“246”和“225”产业,宁波要凭借自己的产业基础积极为上海的产业配套,在一些优势环节上实现突破。“比如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上,宁波在晶圆和溅射靶材上有优势,要努力把这些环节做到最大最强。再比如民用航空,宁波能不能谋划一些和大飞机配套的项目,培育大飞机产业的备胎,带动产业升级。”他举例说。

    第三,推动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联合,在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共同发力,改变科技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傅晓说,宁波可以加强与上海高校的联合,努力提升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科研能力,把落地的大院大所做大做强,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联动发展,共同推进对外开放。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各种成功经验,建立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联动发展的机制,建设梅山综合保税区,并积极向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港区过渡,积极主动推进宁波的更高水平开放。(王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