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裘帕·拉希莉译者吴冰清出版浙江文艺出版社日期2019年8月 美国籍印裔作家裘帕·拉希莉的写作之路充满了传奇,她凭借处女作《解说疾病的人》成为普利策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此后,长篇小说《同名人》《低地》《我在何处》相继问世。她的诸多作品始终关怀着移居群体的心理边界和微妙关系,2013年出版的《低地》便诞生于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小说围绕着一个印度移民家庭长达60年的生活轨迹,展现了异乡人的文化撕扯和命运归宿。 裘帕·拉希莉笔下的人生际遇,是《同名人》中一连串“突兀而无法预料、没有筹划的偶然”,这点也同样适用于《低地》中的角色。哥哥苏巴什性格温和敦厚,他愿意按照父母的安排完成自己的一生。可是弟弟乌达安果敢、热血,在他短暂的人生中,革命是他始终致力的事业。从小,他们就困囿于贫穷的低地中,苏巴什借由成功的学业摆脱了家庭的束缚,来到美国深造。乌达安却永远将生命失落在“低地”中,随着他的死亡,他的父母、妻子彻底地活在了阴影中。苏巴什的内心深处,对于弟弟的情感始终是复杂的,他不理解弟弟坚持革命的行为,也不懂在弟弟死后,父母对于自己的态度为何如此冷漠。“妥协”一直是苏巴什前期的性格特征,他深受传统的规约,却在弟弟死后突破了限制,他为了保护弟弟怀孕的妻子高丽,决定和她结婚,并把她带去了美国生活。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责任”成了苏巴什一生的背负。从异地结婚、与高丽分开到和养女贝拉渐行渐远,这一切的选择看似是苏巴什主动承担,实则是流散他乡后的被动接受。 在《低地》中,拉希莉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显得冷静、克制,在多个限制视角的铺设下,我们仿佛置身于迷宫中,直到最后,才会触碰到事实的全貌。 (推荐书友:赵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