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救治患者12小时,回酒店路上,队员们在车上睡着了。 (宁波医疗队供图) |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鲁苏霞 从2月9日18时出征到昨天,宁波医疗队在武汉已整整72小时。这72小时里,宁波医疗队上演了“宁波速度”:12个小时,两个重症病区全部准备完毕,至昨日已收治病人92例。在这艰难时刻,他们是如何迅速打开局面的?昨天,记者连线采访了冲锋在武汉前线的白衣战士们。 特殊的党委会 10日早晨6时,接完最后一批行李,简单休整2小时后,医疗队党委班子分头行动,党委书记阮列敏、党委副书记王珊珊参加国家卫健委组织的领队会议,班子其他成员赶往光谷院区清点设备、熟悉环境。 中午,第一次党委会正式召开。“战时状态,少向市委市政府提要求,医疗队自己多想办法解决问题。”党委书记阮列敏对班子成员提出了要求。 “支部建在连上”,一个班组就是一个“连”。按照医疗、护理班组划分,6个党支部迅速确定。6个党支部的18名党务干部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83.3%,“85后”占57.84%。 12小时筹建重症病区 从进入待接管的两个病区清点设备,到傍晚准备就绪等待患者入住,宁波医疗队创下了“12小时筹建重症病区”的速度。 这两个病区位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尽管医院基础条件不错,但作为从普通病房临时改建成的隔离重症病区,宁波医疗队面临着两个重大挑战:一是隔离防护设施物资“零基础”,二是一大半队员没有重症医学或隔离病房工作经验。 党员姜新平带领设备物资保障组会同医疗组紧急梳理物资清单,一边迅速向宁波市卫健委发出一份详细的“援助申请”,一边“就地取材”,尽最大努力满足临床需要。仪器安装人员缺乏,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自己动手解决;监护仪数量不够,紧急采购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医护队员20人一组参加“过筛式”培训,每个人必须熟练、精准地完成防护装备穿脱,熟悉院感所有要点、隔离病房工作流程等。整体培训后,再分组逐一过关。有的支部回到驻地,又加练到深夜。 “速成班”成效在2月11日开始正式收治患者时充分显现,面对集中转来的80多名重症患者,医疗队员们有序高效运转,体现了宁波医疗队的水平。 48小时寸步不离 “他整整48小时没有离开过病房……除了管医疗,还帮我们一起管物资设备……”电话中,队员罗守军哽咽着介绍的主角是宁波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有20年党龄的王志宇。带学科、抓管理、带队伍、管支部,此次王志宇是整个医疗队里“角色”最多、任务最重的队员之一。 医疗队抵达武汉后,身为医疗专家的王志宇并没有去酒店休息,而是随物资保障组留在了机场。清点、登记、搬运……直到早晨6时运送最后一批行李到酒店,他才匆忙和衣躺下。2个小时后,他又出现在院区。第一个进病区交接、摸清底数,第一时间指导保障组列出需求清单,牵头制定病区工作制度、收治流程。早一点安排好病房,就可以早一点抢救患者。王志宇争分夺秒地“抢时间”。从2月10日进入病区到2月11日回到驻地,王志宇整整坚守了48小时。 跟王志宇一样肩负重任的还有来自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有18年党龄的“老支书”董绉绉。 面对工作经历、技术水平不同的30多位医生,董绉绉动足了脑筋,想方设法摸清楚情况,并合理“搭配”,以大组长为核心的3个医疗组很快建立。随后,他马不停蹄对3个组进行工作流程、诊疗规范等培训,又一遍遍梳理、优化病区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从落地武汉以来的72小时里,董绉绉只睡了10来个小时。 3天收到40份入党申请书 来自慈溪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的护士陈玲玲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党员冲锋陷阵,怎么可能战胜如此巨大的疫情?2月11日凌晨时分,陈玲玲起身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我要入党!我要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冲锋陷阵,我要用自己的双手来传递组织的强大力量。” 抵达武汉短短3天时间,医疗队已经完成了“安营扎寨”、休整磨合,以最短时间迅速投入战斗。临危受命、紧急出征,艰难险重任务与风险安危前,党支部、党员爆发出的强大力量深深触动着队员的心。令医疗队里的老党员们感动的是,3天时间,医疗队党委收到了40份入党申请书。 “队员们中‘85后’占六成,这场重大疫情让这群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深刻理解了党员身份的意义。”党委副书记禹海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