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孙波 王岑)昨晚,记者从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管控组获悉,为扎实推动疫情防控从封闭式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转变,切实便利群众生产生活,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管控组就深化“宁波全域一码通”应用作出细化规定。 就“应用范围”来说,市民进入村(小区)、学校、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菜市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民宿、金融经营网点、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工厂、公园等,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都应使用“宁波全域一码通”。此外,市民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也应使用“宁波全域一码通”。而疫情高风险或较高风险乡镇(街道),则按照属地党委政府通告要求执行,可暂不使用“宁波全域一码通”。 市疫情管控组针对群众特别关心的持“甬行码”或“甬行证”进出小区(村)的认证问题,制定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法。 持“绿码”或“甬行证”人员,出入本人居住或租住的小区(村),在亮码或亮证、测量体温后,即可进出,且不得限制进出时间、次数。出入非本人居住或租住的小区(村)时,在亮码或亮证后,由工作人员进行访客登记、测量体温后,允许进入。同时,各地一律不得以外地车牌、外地户籍为由拒绝其进入村居、小区;一律不得限制其租赁房屋;一律不得阻拦快递人员进入社区(村)。 持“黄码”人员,进入本人居住或租住的小区(村),在亮码、核验身份证件、测量体温并登记后,第一次允许进入。进入后,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社区(村)委员会,严格要求其执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严禁其进入非本人居住或租住的小区(村)。同时,在未转为“绿码”前,严禁其出小区(村),如有情况也需第一时间报告社区(村)委员会。 而持“红码”人员,严禁其进入小区(村),并需第一时间报告属地疾控中心和社区(村)委员会,由疾控中心按照规范处理。已在家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在未转为“绿码”前,也禁止出小区(村)。 另外,持“红码”及“黄码”人员,禁止进入相关场所和单位(除赴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以及“黄码”人员首次进入村、小区外)。如有情况,也应立即报告属地乡镇(街道),按规定要求及时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