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律之,1932年出生,名乐,字律之,宁波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书画院名誉院长,宁波市书协名誉主席,宁波诗社名誉社长。 |
|
周律之书法作品 (方向前 供图) |
|
周律之篆刻作品 |
方向前 “律之至于书艺可谓有法有则,有学有识,良非近日书苑芸芸众生所能望其项背。”甬籍海上名宿周退密对周律之先生书法曾作如此评价。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评判一件书法作品艺术高下,不仅看它的技巧,还要看书法作品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及书家的学识修养。 让书法彰显正大气象,是这个时代的审美追求。作为甬上书坛元老,周律之先生的书法以博大雄浑、气势磅礴的大气象,为大家所赞赏。 书法艺术既讲传统,也讲师承。周律之先生的书风受现代“书法泰斗”沙孟海的影响颇大。据周老回忆:“1946年秋,沙孟海先生南迁归里,由先辈推荐我兄弟(周节之先生)拜沙孟海为师,幸蒙首肯,实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当时沙师曾先后暂寓应家弄、彩虹桥,我得有侍从观赏沙师挥毫、聆听教诲的机会。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赴杭登门拜谒,呈上印蜕、书作求教,他总是在百忙之中逐一批阅、评点,指陈得失,使我受益良多……”作为二十世纪杰出的书法大师,沙孟海书法气酣势疾,刚健有力,韵味沉厚,书法广涉篆、隶、真、行、草各体,晚年尤精行草书,其擘窠榜书被称为“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沙氏书法受康有为、吴昌硕的影响,代表了北碑雄强一路,开一代风气。周律之先生多次受到沙师指点,承继了沙老书法雄强厚重的碑学特点,从形质气象上得“沙体”之意韵,有书法之正大气象。 周律之先生书法“有法有则”,重视对传统经典的借鉴和吸收,他在自己的书法篆刻作品集后记中这样写道:“我出生在一个书法篆刻世家,从小就开始学书摹印,临摹了秦篆、汉隶、魏碑及晋唐楷则,还摹刻了好些传世的秦汉印章,初步窥见了传统艺术的门径。”书法是线条艺术,周老书法线条厚重、朴茂,无论行草篆隶,其线条浑厚雄壮,力透纸背,这种线质效果,得益于他对先秦篆隶及汉魏碑帖的消化和吸收,也得益于对晋唐楷则的借鉴。在他的作品集中,收录了一件其十四五岁时的《临钱罕吴泽手札》,碑帖相融,别具风味。钱、吴二翁为近代甬上书法篆刻名家,书法远规汉晋,融合南北,意境高迈,而周律之先生少时所临之作,能做到“笔致潇洒,尤有二公风韵,足见其少小勤书之迹”。 我最喜欢周老的“大字”,倒不是因为字大有视觉冲击力,而在于周老所作的大字作品,与其“正大气象”的书风相吻合,博大壮美,有气势,也有厚度,非常人所及,这类作品代表了周律之先生书法的艺术高度。“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江山如此多娇”等,是周老喜欢书写的内容,诗文精神与书法气象浑然一体,有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势。 很多人认为周老的字很像“沙体”,确实如此。不过细加品读你会发现,周老在借鉴沙师的基础上,自有新意。他的书法线条沉郁中显灵动,中侧锋互用,善用飞白,巧用墨色。结字上,横画与竖画线条粗细对比十分明显,横细竖粗,撇细捺粗,甚至左右组合字的左旁细,右边粗。这样的结字变化,书家似乎有意取法颜字法则。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仅次于书圣王羲之,结字内松外紧,线条粗壮厚重,字形宽博开张,有庄重雄美之大唐气象。颜字的这种法度与气息与近代碑学是一脉相承的,周老把颜楷法则融入其“沙体”行草中,可以说打通了古今。 周老书法结字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字势向右上倾斜,左低右高,字体呈“塔形”,上窄下宽,给人以仰望之感。如此字法,增添了字的气度与态势,与其正大气象、浑厚壮美的书风也是一致的。 在与周老几十年的交往中,我知道他一直在求变,一直在向传统吸收营养,同时,他也时常关注当代书坛的创作动向。 艺术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周老书法几十年来一直在探究和求变,无论行书、行草书还是篆隶,由以前相对厚重沉郁的粗线条,逐渐演变为线条粗细变化十分明显,粗则极粗,细则精细。风格上,由原来的浑厚郁勃,发展为厚重中显灵动,雄浑中见秀美,平整中寓变化。同时于墨色求变化,涨墨、浓墨、飞白,甚至与淡墨互相融合。章法上,有时大疏大密,大开大合,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种求变、创新的探索精神,对一位年高岁迈的老书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不久前,天一阁举办“周律之书法篆刻捐赠作品展”,汇集了50余件周老近几十年来创作的书法篆刻精品,其中几件临石鼓篆书作品极为亮眼,线质厚重中不乏轻松,字形端庄中寓飞动,形质与神采俱佳。甬上书画大家贺圣思先生对此极为赞赏:“猎碣临作拜读,相当精彩,把诏版笔意融入石鼓,既得雄浑之气,又有灵动之致;既脱缶翁窠臼,又出前人之新,自有一股清新气息。” 在周律之先生的篆、隶、行、草、印诸作品中,于“篆”下过大功夫。无论篆书还是篆刻,先必须过古文字这一关。周老凭深厚的学识,于此可谓游刃有余。其篆刻起步最早,“得其传家衣钵,治印从秦玺汉印入,皖浙名家无不摹习”,后来又得大师沙孟海点拨,作品雄强厚重,古拙有致,有自家风范,其印风与书风也互为统一。 书法与篆刻从来不分家,“治印倘无书法功底,鲜有成就”。历代篆刻大家,多为书法高手,在诗书画印各领域无所不涉,亦无所不通。在周律之先生眼里,书法、篆刻、诗文等,对一个书法家或篆刻家来说,同等重要。在古代没有书法家一说,因为古时,书家即文人,文人皆擅书法。篆刻也是同样的道理。周老的书法篆刻艺术,以我个人喜好和眼光,篆刻第一,篆书、行草书则为其次。 有人提出:当代书法已超越古代书法。观点一出,马上有专家反驳。不管怎么说,当代书坛弥漫着一股浮躁气,急功近利,重技巧轻学养,是不争事实。对此“歪风”,书坛理应反思。陆维钊先生曾讲过,书家不能光埋头写字刻印,首先要紧的是道德学问,少了这个就立不住。古今没有无学问的大书家,浙江就有这个传统,从徐青藤、赵之谦到近代诸家,他们的艺术造诣都扎根于学问。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不仅有高超的笔墨技巧,更在于书家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品位。 陈振濂在《周律之书法篆刻集》序言中写道:“律之翁又善吟,立宁波吟社,诗文一脉赖此不坠,亦甬上难见之文人学士也。沙师虽为书法巨擘,然一生以学术文章自处,律之翁其步武沙老以承法乳也耶。”在甬上书坛,以周律之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书家,注重传统,重视学养,修炼人格,是当代书坛的一股“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