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永均 港城宁波,经济总量全国排名再进位! 据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GDP为11985亿元,跃居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二,仅次于深圳。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20752美元,站稳2万美元台阶。宁波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外贸进出口和居民人均收入等各项指标排名均居全国前列,其中出口额居全国各城市第5位。 宁波以全国0.1%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国1.2%的GDP、1.5%的财政收入;以全省9%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省19.2%的GDP、22.7%的财政收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过去的一年,我市精准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机遇,以“四知”精神凝聚起全市上下的精气神和向心力,全力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南湾新区等重大平台横空出世;牵手强院强校强所,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实验室和孵化器,联合攻关“卡脖子”核心技术。 过去的一年,我市一心一意发展实体经济,高水平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努力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深入推进“三服务”工作,精准打好“稳企业稳增长”组合拳,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2019年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宁波的定力来自哪里?在GDP“万亿俱乐部”成员的赛跑中,宁波如何在磨砺中奋起,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好成绩? 经济发展含金量高 “去年宁波经济总量实现争先进位,在全国GDP万亿元城市中的排名也有提升,而且经济发展含金量高。”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许婷娅表示。 政府财力雄厚,居民腰包鼓鼓。去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784.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5亿元,同比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32元,分别列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和第一位,在计划单列市中均居第一位。 更为难得的是,宁波单位GDP的含金量很高。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23.2%,分别高出全国、全省4.0个和3.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12.3%,在副省级城市中列第四位。 民营经济活力强,创业创新动力足。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累计实有在册市场主体101.9万户,同比增长8.1%。其中,当年新设个体工商户11.3万户,同比增长10.2%。 坚守实业、深耕制造业的传统,让宁波工业优势凸现: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164.6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占比达43.1%,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个和1.1个百分点,居省内各地市第一。2019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39个,继续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依托开放先发优势,宁波外贸和港口逆势增长:2019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170.3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出口增长7.6%,占全国份额为3.46%,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稳居全国外贸第一方阵。全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万多家,其中160多种宁波自产商品销量长年居世界前列。宁波舟山港进一步巩固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三大港的地位。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0752美元,是全国的2.02倍、全省的1.33倍。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收入分组标准,宁波已达到国际上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在人民币升值和人口基数扩大的背景下,宁波人均GDP继2018年后再次突破2万美元,意义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显著。”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标志着消费对宁波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标志着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能力增强基础越来越扎实。 6.8%的增速来之不易 2019年,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实施第二批2000亿美元加税清单后,出口依存度达50%的宁波发展压力陡增。与此同时,国内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经济形势严峻。 尽管有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但宁波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面临国家战略交汇、区位优势凸现、改革试点叠加和要素加速集聚四大重要机遇,在区域一体化进入全方位、加速度、高质量推进的新阶段,只要抓住用好上述机遇,就能转危为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翻开季度成绩单,奔跑中的宁波一路追赶跨越:一季度,我市GDP增速与全省的差距一度达到0.6个百分点,到了三季度缩小到0.1个百分点,全年增速进一步与全省持平。与全国相比,我市GDP领先幅度从前三季度的0.3个百分点提高到全年的0.7个百分点。 “6.8%的增速来之不易,比我们预期的要好。”许婷娅认为,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来看,工业明显回升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是支撑宁波经济增速回升向好的主要因素。 工业成为“宁波号”稳中求进的压舱石。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化学原料制品、纺织服装、电气机械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5%、11.9%和8.5%,汽车制造业增速扭负为正。随着企业对市场预期的改善,产能利用率呈现逐季上升趋势,四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3.9%,比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别提高1.9个、1.7个和1.1个百分点。 服务业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源。2019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4.2%,占GDP的比重为49.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商贸、金融、房地产、交通等方面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商品销售额增长11.9%,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5%和12.6%,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 投资回升、三大需求协调推进,是经济增速回升向好的重要原因。宁波积极推进特色商圈、特色街区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等工作,消费基本平稳。各项投资稳健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速回升到10.5%,民间投资增长6.1%。 作为全国第15个GDP破万亿城市,宁波在发展中遭遇了许多大中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包括传统产业依存度高、新的增长动力不足等。近两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产业争先和科技争投,加快增长动能转换,率先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有效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 新产业蓬勃发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去年增加值增长7.3%,高出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12.7%、8.7%和17.8%。智能化改造成效明显,传统制造业水平指数居全省第一。 创新驱动更强劲。2019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增长58.6%,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7%,实现新产品产值增速比工业总产值高6.7个百分点,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2.3%。 惠企惠民持续加码 据市统计局数据,2014年至2019年,宁波常住人口从781.1万人增加到854.2万人,5年净流入73.1万人。其中,2018年和2019年新增人口累计达53.7万人,占五年净流入总量的73.5%。 “近两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其中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国内引才大战中的一座网红城市。”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该院联合猎聘网等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人才生态指数报告》显示,宁波与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一起跻身第二梯队。 对于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宁波而言,持续增加的人口净流入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纷纷涌入,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我市因势利导,努力为国内外各类人才和市场主体提供宜居、宜商、宜求学、宜养老、宜工作的城市环境,惠企惠民政策持续加码。 营商环境继续优化。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我市企业发展环境满意度达87.7分,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企业减负效果明显,全市规上工业税金总额同比下降7%,规上服务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所缴纳税金及附加费下降10.6%。 民生福祉继续改善。物价总体保持稳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险、民生保障、安居工程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就业质量明显提升,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61%。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1%,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居民收入在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9%和8.9%,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6%。 城乡差距在缩小。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上年的1.79下降为1.77,已经连续16年缩小,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87个和0.24个百分点。 人才归属感增强。2019年,宁波新增博士、博士后1017人,总量达789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9万人,累计48.4万人;新引进全职海内外院士8名,累计19名。 事非经过不知难。“宁波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许婷娅表示,下阶段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