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1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帮博物馆·《恭录后新屋记》木刻屏风

八块匾记载包氏家族诚信故事

《恭录后新屋记》木刻屏风 (陈青 摄)

    

    

    

    

    

    

    陈青 陈茹          

    

    “宁波帮博物馆作为城市独特的人文存在,讲述了宁波很多的人文历史,这次给大家推荐《血脉同根》展厅展示的包氏家族宗祠八块匾,记载了包玉刚祖上诚信的故事,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宁波帮博物馆馆长王辉将博物馆筹建之初发现的《恭录后新屋记》木刻屏风,作为“一馆一藏”向市民特别推介。

    “镇之西郛十八里为清泉乡,面江而背海,河水横带,居人筑土为堰,以资水田之利。有包氏者聚族而居此,累世矣……”2007年,镇海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在庄市钟包村后新屋旁发现8扇木刻屏风,被称为《恭录后新屋记》木刻屏风。8扇屏风,每扇高115厘米、宽46厘米,全文共605个字,阳刻、颜体字迹极为秀美,刻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

    说起这八块匾的由来,王辉觉得也是缘分。“当年博物馆筹建之初,恰逢中央电视台来宁波采访有关包玉刚的人文故事,我陪着去包玉刚故居周边拍摄,村民告诉我包氏宗祠里有几块木匾,不知道有没有价值。”王辉发现上面所刻恰是《镇海县志》里记载的包玉刚先祖包奎祉的一个诚信故事。“八块匾完好无损,这是个意外的惊喜,也让宝贝之后得以留存到宁波帮博物馆来。”

    八块匾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恭录后新屋记》主要记述了后新屋的由来:包奎祉,是包拯二十一代孙,曾往返温州一带,贩运丝绸养家。一次路过天台投宿时,包奎祉发现自己的包裹被人拿错了。错拿的包裹里面有五千两汇票以及二百两白银。他返回原来的客栈,一连等了好几天,都不见失主来寻。他后来在客栈的墙上写明情况及认领地址。

    第二年,一位福建木材商找到了包奎祉,寻找失物。包奎祉将物品如数归还。失主拿出二百两银子表示感谢,包奎祉坚决不要。木材商感叹于包奎祉高洁、诚信的品格,便邀请他一起去福建做生意。几年后,包奎祉获利起家,在家乡买田买地,并在横河堰盖了一幢新宅,即“后新屋”。

    《恭录后新屋记》木刻屏风由鄞县洪家滋撰文,嗣孙包振钧拜识,文人学士董天览敬书。

    洪家滋是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第二甲进士,官编修,官户部主事,书法出二王。洪家滋在早年的宁波商帮中很有影响,他的书法难得一见,传世作品不多。

    王辉说,在八块匾上把包奎祉的故事镌刻下来,目的是“述公之德以光示后人”。而诚信,是一代代宁波帮人士恪守的精神品格。

    有一则关于宁波帮先驱叶澄衷诚誉浦江的故事,在沪甬两地广为流传。当时,年少的叶澄衷尚在黄浦江的洋轮旁边摇着小舢板,一日捡到一个提囊,他没有因为生活的困窘,就将捡到的物品据为己有,而是在洋轮边守候失主,原物归还。正是这种品质,给他带来了改变的契机,开启了日后的经营之路。发达后的叶澄衷不忘贫贱,与工友们同甘共苦,全力引荐乡人到上海等各大商埠发展,赢得身后无数赞誉。

    1930年,在武汉从事营造业的宁波帮人士沈祝三承揽下武汉大学主要建筑物的营造工程,包括武汉大学石牌楼、理学院、文学院、男生寄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等。其时,他所创立的汉协盛已是武汉最大的营造厂。不料,1931年武汉大水,又逢国际经济危机带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在工程全面亏损的关键时刻,沈祝三将多处私宅和砖瓦厂抵押给银行,取得贷款40万元。他信守合同,对于武大工程,材料选优,检验甚严,保质保量按期施工,不仅着眼保固百年以上,而且原来承诺的奉送水塔、水池等配套工程依然兑现。武汉大学建成后,沈祝三变卖了几乎全部家产,直到武汉沦陷时才还清贷款。因为武汉大学,沈祝三从一代富商变为一贫如洗,汉协盛也大伤元气,结束了兴盛时光。1941年,一身萧条的沈祝三在汉口去世。他所承揽建造的武汉大学的早期建筑群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精美绝伦的杰作,蜚声海内外。

    王辉说,在宁波帮的发展历程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诚信是宁波城市和宁波帮精神之一,诚信精神对城市的发展,对地域人文的弘扬与传播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