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间断的谣言坑害人

——“信息疫情”危害之二

    张 弓 

    谣言自古就有,因了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于今更烈。谣言喜欢凑热闹,但凡社会上发生点新鲜有味的事,谣言就不请自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谣言更是满天飞。据一位专事辟谣工作的朋友说,从年三十到现在,他一天也没休息,问他在干嘛?回说,辟谣!

    谣言历代都有,所以“谣言止于智者”的成语流传至今。“谣言止于智者”的原文是“流言止于智者”,它的前一句是“流丸止于瓯臾”,出自《荀子·大略》,释义为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能平息。

    谣言人人讨厌,但要想在短期内让它销声匿迹,没有可能,说不定我们还得做好与谣言长期共存的准备。骂娘它听不到,抱怨它不理你,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认真研究对付谣言的办法,以降低它对我们的伤害。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仅靠少量的“智者”止息谣言,更不可能办到,建议把成语中的“智者”改为“知者”,让“谣言止于知者”,效果或许会好一些。

    这里所说的“知”,有两层含义。

    一是知识。“不信谣”与“不传谣”,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只有不信谣,才会不传谣。而不信谣,就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很多谣言正是利用人们缺乏某方面知识而相信的弱点,才得以传播的。许多骗子与奸商专骗老年人,说这个能抗癌,那个可长寿,就是因为老人们知识更新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这次疫情,不要说一般民众,就是高级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及引发的疾病开始都不甚了解,只能一边观察研究一边采取对策,这就给了另有所图者巨大的造谣空间。随着战“疫”的深入,对病毒及其引发病症的知识的普及,这一类谣言就慢慢退出了市场。

    二是知晓。一些带有社会性、政治性的信息,或者由于它的高密级,只能在较小范围内传播,大众全不知晓;有些地方政府工作中有缺陷,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公开,这就会给造谣者以机会。同理,随着真相的逐步公开,这方面的谣言也就慢慢离开舆论的热点,以至消失。武汉以至全国的疫情天天公布,再在这里造谣还有谁信呢?

    如果认同“谣言止于知者”是个有价值的观点,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两个方面用力。

    一是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的知识水平,其中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有些谣言,破绽百出,不用调查,就可断定是假。可总有一些人笃信不疑瞎起哄,因为他们不会分析和判断。有位专家说,80%的人不会判断,这个笔者没有统计过。但从网上看这次疫情之下的“信息疫情”,罔顾事实瞎起哄的人还真不少。

    二是提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只要不是国家机密,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事,应公开都公开,迟公开不如早公开。现在信息渠道这么发达,不透风的墙早就不存在了,早公开早主动,晚公开晚主动,不公开就被动。

    辟谣自然是必须的。对那些针对不能公开的机密内容制造谣言的,必须依法严惩,震慑造谣者;对虽非涉及国家机密,但会给社会造成重大伤害的,必须尽早辟谣,以正视听;对那些完全或部分不真实的信息,通过媒体及时澄清,以免以讹传讹,造成认知混乱。但辟谣只有与普及知识、信息公开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更好更长远的效果。

    知识水平和逻辑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作为一个网民,为了不上谣言的当,我有一个救急的办法愿与大家共享,就是“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各种信息塞满手机又真假难辨时,别忙着表态,更不要急着转发,将它放上一二天,再看看与此不同的意见。一般地说,如此这般地过了二三天,真实的声音就会出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仅是领导必备的学问,也是网民必须掌握的本领。还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把那些比较负责任的公众号留着,经常胡说八道的公众号删除。如此理性上网,虽不能保证永远不会上当,但受骗的几率肯定会大幅降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