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2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阳明抗疫五策

《告谕庐陵父老子弟》节选。

    

    

    

    伍红军            

    

    王阳明在事功一途,实事求是,实行实效,从其庐陵抗疫一事可窥一斑。明正德五年(1510年),三十九岁的王阳明从贵州龙场驿丞升任江西庐陵知县(今江西吉安)。初领县政,即逢“灾疫大行”。王阳明执掌庐陵县仅有7个月,留下了十六篇告示。这些告示即《王阳明全集》所收的十余篇《告谕庐陵父老子弟》,其中第二篇就是专讲这次抗疫的。

    瘟疫有多严重?《庐陵县公移》中说:“况有旱灾相仍,疾疫大作,比巷连村,多至阖门而死,骨肉奔散,不相顾疗。”这次并非单纯的疫情,而是旱灾与瘟疫叠加,多处村巷出现一家灭门的惨况。而尤让王阳明痛心不已的是疫情期间的人间失格,《告谕》说瘟疫横行时,当地民众恐慌不已,为防传染,亲人染病也弃之不顾(“至有骨肉不相顾疗者”),以至于病人多因无人照护生生饿死,而非染疫病死(“汤药膳粥不继,多饥饿以死”)。

    此时,王阳明已困守龙场两年,刚得以从苦寒之地脱身,正是“气弱多疾”、顽症缠身之时,湛若水称之为“卧治”庐陵。本需静养,但疾疫如火,怎能“躺赢”?为此,王阳明彻夜无眠,寻求救治之道。苦思良久,推出抗疫五策:

    一是唤醒良知正民心。倡导民众“兴行孝弟(悌)”,乡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让父老子弟们顾念亲情,不要抛弃染疫亲人,以免人伦惨剧复演;同时发扬民间互助之风,乡邻守望互救,携手共抗凶疫。王阳明此举唤回民众良知,全县得以统一思想,勠力同心,形成抗疫合力。

    二是奖掖孝义树典型。古时但遇天灾,民众多愚昧地求神问佛,甚至不惜行巫术以求续命保身。王阳明则认为当行儒家孝义正道,杜绝巫赛这种迷信之道,教化民众“敦行孝义,为子弟倡率”,对于抗疫期间“有能行孝义者,县令当亲拜其庐”。大疫之际,民众倘若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必会自乱阵脚。王阳明客观冷静地指出正确的治理方向,并躬身入局,奖优驱邪,局势由此稳定。

    三是科学防治以自救。前两项不过是从思想层面入手,要解决问题还得有切实可行的法子。王阳明为此开出三剂“药方”:“洒扫尔室宇”,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以防滋生病菌、交叉感染;“具尔汤药”,也要准备好相应的防治药物,对症下药,不可硬挺或坐以待毙;“时尔膳粥”,还需保持饮食的正常,吃饱吃好方能增强抵抗力。

    四是政府扶助来托底。王阳明深知单凭民众自救是不够的,还需政府来履行相应的职责,于是一方面由官府给买不起药的困难户送药,另一方面派遣医生下乡入村;又担心这些托底措施不能完全执行到位,再次向民间借力,请求乡贤监督并襄助政府。《公移》还记载了王阳明为灾民减免税捐,纾解民困。从这些细节的布置可知,王阳明虽卧病在床,但熟稔地方政务,于抗疫一事也是成竹在胸。

    五是殷勤罪己以宽民。《告谕》中王阳明对“骨肉不相顾”的道德沦丧现象大为光火,但最后对于发生灾疫和疫情蔓延的责任还是勇敢揽在身上,认为是自己这个县令没有履行好职责的缘故。对于自己有病在身、不能亲赴疫区一线体察民情,也表示了歉意。如此大义大爱之举,不愧“父母官”之喻了。

    (作者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实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