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敏 通讯员 谢美君 3月25日上午9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宁波医疗队病区,来自鄞州二院的队员王艳红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走进E3-3隔离病区,开始6个小时的护理工作。她先来到74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罗大妈的病房。 罗大妈几天前刚从其他医院转入宁波医疗队病区,入院时在使用呼吸机情况下氧合勉强达到90%,情况不容乐观。 “尽管我们病区收治的大多是重症患者,但这么严重的,却不多。”护理组长朱鹤霏告诉记者,长期从事ICU(重症医学科)和EICU(急诊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的队友王艳红、钱巧、罗海江、黄姚东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危重病人我们来照顾!”这4位来自鄞州二院的护士临时组建了一支“攻坚小分队”,为病情危重的罗大妈进行特级护理。 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难度和强度远大于普通患者。除了采血、输液等常规护理外,护士们还要完成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血液灌注、吸痰护理、呼吸机管理等操作,并随时观察和记录各种仪器设备的数据,确保病人的安全。 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士们还要为患者翻身、调整卧位、鼻饲…… 在各种护理操作中,吸痰护理是最危险的一项。因为吸痰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和飞沫,使暴露在操作环境中的医护人员成倍增加感染风险。罗大妈因病情所需,每一个护理班次内,护士要冒着被感染的巨大风险,进行2次至3次吸痰护理。王艳红告诉记者,每次吸痰护理时,会把病房门关紧,并嘱咐队友不要进去。 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厚厚的口罩、护目镜和好几层医用手套后,平时熟练不过的操作流程会显得无比艰难。一个班次6小时下来,大家早已浑身湿透、几近虚脱。这几天随着天气转热,穿着防护服显得越发闷热,时间一久就会感觉喘不上气来。为此,从前一天开始,他们已经在病房里放冰块降温。 “为宁波护理小组细致的工作点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质控专家组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后,在“E3三楼宁波护理工作群”里点名表扬鄞州二院护理“攻坚小分队”。 “这份肯定,对我们来说,既是动力,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受表扬的几位护士说,“我们只有做得更好,才能不负托付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