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敏明 明清时期的朱漆大柜,甬人叫“红橱”,是婚房里置放衣服的家具。红橱通常高1.7米,宽1.1米,双开门,门上饰有铜镜,当初都成对,故又叫“双拼大红橱”。很多红橱顶部置有顶箱橱,橱前会放把长凳(也叫春凳),它是江南“十里红妆”的重要器物之一。 甬上各地红橱形制相近,细节处理则各有特色。宁波老城区和余姚、慈溪、奉化的红橱用料考究,大都是浙楠,铜镜大而厚实有刻花。红橱一般三面红,正面和两侧漆朱砂红;整面橱少雕刻,线条流畅,形制隽永,素红优雅,这橱即便放在现代居室里,也是干净好看的。 宁海的红橱最为繁复、漂亮,它基本上采用高罩沿,多的有十多道罩沿。眉顶和橱两侧,堆泥金彩漆,门轴勃头采用高浮雕。罩沿镂空雕有花卉、动物、人物,眉顶或雕刻或泥金堆塑卷莲纹和动物、人物。橱两侧泥金堆塑红灯笼、流苏、游鱼等图案,雕饰部分贴真金,熠熠生辉。宁海红橱略显不足的是木质稍逊,大都为松木、杉木,门板用樟木和苦楝树木。宁海属于“山陬海隅”之地,旧时交通不便,当地木工只能就地取材。另外,旧时民居明堂暗室,红橱放在室内看不大清楚橱的两侧,再加上朱砂贵,所以宁海的红橱都是橱面单面红。相比较而言,象山渔业发达,经济相对富庶,渔民水产卖到宁波的同时,换回生活资料,所以象山的红橱不但木材考究,最突出的是描金工艺,金水和朱砂用料足。此外,红橱眉顶和橱的正面两侧大都采用喜庆题材,用真金描绘婴戏图、吉祥瓜果石榴、佛手图、如意图等,富丽堂皇。 红橱采用朱砂红,雕刻、堆塑和描绘部分采用贴描真金,不但喜庆、吉祥,还显得异常高贵。旧时江南人家结婚几乎家家置办红橱。清朝时有位法国传教士到了中国江南,看见“十里红妆”的朱金家具,惊叹于当地的富有,回去就宣传说:“他们的家具都是用宝石和黄金做成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甬上人杰地灵,民间遗存的明清家具非常出色。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渐兴起明清家具收藏、出口热。国内外收藏家青睐甬上明清家具,其中就包括红橱。许多蓝眼睛大鼻子的外国人,尤其喜欢朱金家具,不少红橱出口到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在国内,甬上红橱最受上海人追捧,红橱长方形,橱面通红,中间两扇橱门各有半片铜镜,合起来就是一面圆铜镜,寓意天圆地方。整面橱红彤彤、金灿灿,上海人亲昵地叫它“红太阳”,当年古玩圈的人都晓得,“红太阳”在上海需求最旺。 我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涉足甬上明清家具,收藏的“十里红妆”有朱金出帐床和朱金桌、案、凳、几、椅等精品器物,也有普通红橱,但就是没有收藏到精品红橱,尤其是家乡宁海的好红橱,至今仍是我收藏生涯中的一桩憾事。 当年,我遍访宁海的古玩堂子和跑地皮的人家,发动众人帮我寻找红橱。但由于前几年有大量客户和收藏家来宁海搜集红橱,民间红橱所剩无几,幸存的几口主人家死活不肯卖掉。印象中,宁海力洋粮站仓库边一户人家有一口红橱,说是土改时分来的,罩沿七道,门勃头一边是和合二仙,一边是罗汉戏金蟾,眉顶和橱两侧堆塑精美。梅林方前村一位老中医家有口祖传红橱,罩沿十道,眉顶和橱两侧堆塑间嵌蓝琉璃,中间铜镜刻花厚实。城关北湖小商品市场边也有一口好橱,品质不输上述两口。这几户人家我曾数次登门求购,最有意思的是方前村那位老中药,年近古稀,一副学究模样,我去了五六次,他避而不谈红橱,老是跟我聊养身。他喜欢替我把脉,说我体质偏寒,肠胃欠佳,建议我多喝红茶少喝绿茶。回去后我戒掉喝了二十多年的绿茶,改喝红茶和普洱,一段时间下来,肠胃真的舒服了许多,这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不过他家那口红橱至今令我念念不忘。 记忆中最为精美的还要数深甽某村那对红橱。该村建于北宋宣和年间,有近千年历史。村宗祠边墙弄里一家四合院的东厢,有一对红橱,十一道罩沿,道道镂空雕龙凤,眉顶堆塑九狮图,红橱两侧各堆塑游鱼和吉祥纹饰,长近一米,铜镜达六十厘米,厚实,刻婴戏图。整橱朱红,雕刻和堆塑部分金光闪亮,精美绝伦。我曾数次上门高价求购,都被拒绝,托镇上熟人前去游说,也无济于事。后来不知什么机缘,那对红橱落入甬上一位收藏家之手。想来器物和人也有缘分,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踏破铁鞋也是枉费心机。这就是所谓的物缘吧。 今天,甬上人家已经极少能看到红橱了,但老辈人只要说起年轻时,一定会说到“十里红妆”,说到朱金轿子,说到朱金出帐床,说到那口身披朱砂闪着金光的红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