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小芳 12小时筹建起重症病区,48小时内接管98名重症患者,近两个月,总共收治患者173人,治愈率91.3%…… 一连串数字,是宁波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成绩单”。数字背后,离不开268名医护人员的汗水和奉献。这其中,医疗队里的“疑难杂症专家团队”更是功不可没。 “驰援武汉,展现的不仅是医护团队的奉献担当,也检验着医疗水平。我们代表的是宁波,必须不辱使命。”专家团队成员说。 组建专家团队 “病人自述之前没有肾病,难道是新冠肺炎引起的肾功能衰竭?” “刚刚一份检查结果出来,球蛋白比较高,会不会是血液系统有问题?” …… 2月底的一天下午,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内,来自宁波医疗队的几个专家坐在一起,就刚收治的一起疑难病例展开“头脑风暴”,商讨最佳诊疗方案。 这是一名年过花甲的男性患者,因病情严重,从方舱医院转至宁波医疗队负责的病区。 “收治后,我们对患者情况进行了评估,情况不太好。”专家团队成员之一王志宇回忆道。 当即,王志宇便组织宁波医疗一队的专家进行组内讨论,并安排患者做进一步检查;第二天,宁波医疗队的多名专家又一起进行了讨论,并邀请同济医院的肾内科专家会诊,最终明确患者是因骨髓瘤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 据悉,为加强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驰援武汉的宁波医疗队综合专业、资历等因素,成立了“疑难杂症专家团队”。 团队共有11人,来自不同医疗机构,涵盖了呼吸、重症、内分泌、心内、消化等专科。遇到疑难杂症,首先是小组内专家讨论;若还有疑问,可提至科内或两个医疗队专家一起讨论。 此外,驰援武汉的医疗队还和宁波大后方建立机制,遇到疑难病例,进行远程会诊,着力为患者确定针对性、个体化的最优方案。 精准对症治疗 在宁波医疗队收治的重症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近70%,且不少患者合并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给治疗增加了不小难度。 3月中旬,宁波医疗二队负责的病区里,相继收治两名重症患者。一名是76岁的阿姨,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并有脑梗史;一名是70多岁的男性,收治时被发现有黑便。 “我们都是在收治的第一时间组织呼吸、消化等专科专家一起讨论,商量治疗方案。这名76岁女性患者的病例,我们还拿到同济医院每天组织的疑难病讨论会上去讨论。”专家团队成员葛挺介绍。 专家们积极提出建议,很快便形成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针对性救治,心病不可忽视。因此,开出破解心病的“处方”,也是专家团队的一项重要职责。 “外公,我们现在都在同济光谷院区接受治疗……您安心治疗,到时我们一起出院……” 看到外孙女婿的信后,85岁的患者终于安下心来,开始配合治疗。 “这名患者有听力障碍,沟通比较困难。刚到医院时,不配合治疗,要我们送他回去。”专家团队成员马红映说。 于是,马红映不厌其烦地找老人聊天。通过沟通,得知老人有家属也患上了新冠肺炎,心里充满了恐慌和焦虑。于是医护人员一边安抚老人,一边寻找老人的家属。收到家属来信后,马红映专门将信件打印出来拿给老人,便有了之前的一幕。 打造钢铁战队 “免疫全套包含这个吗?”“我看到过,在小血管炎这栏里”…… 3月15日晚上10时30分,宁波医疗一队第二小组的小组群里还在讨论学习。 “因为很多人没有在隔离区工作的经历,也没有相关疾病的治疗经验,所以大家一边上阵,一边学习。”宁波医疗一队第二小组组长胡雪忠说。 “疑难杂症专家团队”的专家们也自觉担起“传帮带”的重担,悉心指导,着力打造一支医术精湛的钢铁战队。 胡雪忠介绍,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结合最新版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对每一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二是以小组、病区等为单位,建立起多个微信群、钉钉群,遇到疑难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答。 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助宁波医疗队不断攻坚克难,最终交上完美答卷。 走过春寒料峭的二月,告别全力奋战的三月,终于迎来樱花盛开的四月……近两个月的援鄂生活点滴在心,疫情的压力、患者的期待、战友的激励,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一身白衣的责任。 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手术室主管护师 李彬 当我踏上去武汉的征程,心是忐忑的;但当我穿上防护服走进病房的那一刻,我无比平静,因为有14亿同胞在支持我们,有无数的战友在身边,我不怕,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做更专业、更合格的护士。 镇海区龙赛医疗集团总院主管护师 潘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