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桌共食”与分餐制

    曲 水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一直是与家人、朋友“在一口锅里吃饭”的。偶尔去酒店聚餐,服务人员才会在桌上摆放几件公共餐具。或许是习惯使然吧,那些公筷、公勺很多时候就是个摆设。因为按照咱们传统的餐桌礼仪,既然坐到一张桌子上吃饭,不管远近亲疏,夹同一个盘里的菜,舀同一个碗里的汤,便是天经地义。有时去别人家做客,主人出于热情,会用他们自己的筷子,连番往你的碗里夹菜夹肉。有些人酒喝到一半,喝不下去了,不由分说就将自己的杯中物倒入你的杯子。在餐饮习惯上,我们这个民族就是如此自然而真诚地“不分你我”。

    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增强,分餐已然成为世界主流的餐饮规则。虽说西风东渐,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围桌共食”习惯至今未改。其实,说分餐制是老外专利,那也不见得。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在那样一个氏族群落共存、等级差别分明的时代,“分而食之”彰显的乃是社会等级、地位的严格划分。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高逸图》、南京博物院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以及一些描绘古人宴饮画面的汉代拓片,上面的人物俱是就地而坐,一人一席,杯盘分明。到了隋唐,历史典籍中开始出现关于“同盘”的叙述,如“虽同盘饮食,常睇相视,不交一言”(《新唐书·列传》)。随着“胡桌”“胡床”等高脚家具的出现,又为合餐制提供了器具上的便利。《水浒传》以宋代为背景,书中的梁山好汉最喜欢聚坐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至清代,现代意义上的合餐制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主流。《红楼梦》里对贾府开宴的描写,绘声绘色,极具画面感。

    一般认为,合餐制在中国的出现是平民文化的胜利。我们日渐习惯于围桌共食时特有的热闹气氛和亲密感觉。但显而易见,合餐制存在卫生安全方面的隐患,分餐制的种种优点也不言而喻。可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又倾向于:分餐,就是区分你我,就是见外。我们的民族心理追求“合美”“亲近”。“合”则“美”,“亲”则“近”。于是,某家宴请宾客,发现桌上一盘菜肴稍显味淡,主人就会拿着自用的勺子往盘中加盐,并大肆搅拌;一些疼爱孙儿的老祖母给孩子喂食,每一口必要自己亲尝,然后才小心翼翼地送进小孩嘴里。舐犊之情可感,可这种“吐哺”行为,实在有违卫生原则。

    合餐制与分餐制的形成,与各国的餐饮文化不无关系。比如比萨,一人一份很好操作,自助餐就更不用说了。但中华大火锅呢,你怎么办?再看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底层的老百姓哪怕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图个温饱。贫苦人家吃饭,桌上本来就那么几个菜,分餐就显得不太现实。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白天在单位劳累一天,回家围着灶台一阵忙活,弄出个四菜一汤已属不易,再分餐,光是餐具就要多洗不少。

    一切餐饮规矩的制定都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文化习惯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进的。笔者以为,外出会友聚餐,使用公共餐具,于人于己,皆是有益。而在平时,我们也不必完全照搬西方的分餐模式。事实上,分餐也好,合餐也罢,真正需要强调的,乃是养成科学、健康的卫生习惯。譬如围桌团坐,共享美食,每人面前一套碗碟匙筷,尽量使用公筷、公勺,这样既保留了分餐制的精神内核,又不影响其乐融融的团圆氛围。

    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终于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得到了有效缓解,各地的餐饮行业也开始复工复产,但防控工作切不可松懈。近期,有识之士呼吁警惕聚餐时出现疾病交叉感染,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广分餐制。来者犹可追。经此一疫,我们有必要反躬自省一番,以提升“舌尖上的文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