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残缺 碾盘

见证东钱湖曾经发达的造船业

残缺的碾盘。
耕泽院保存了一套完整的谷槽碾。

    

    

    

    史宏 文/摄       

    

    3月30日,笔者在东钱湖的高湫堰(柏悦酒店旁边),看到一块外貌奇特的“巨石”。其不寻常的外形告诉我,此物有着不凡的用途。果然,经向大堰头村民打听得知,这块“巨石”是过去东钱湖人造船辅助工具——“槽碾”的组成部分,俗称“碾盘”。

    

    残缺不全的碾盘

    

    

    仔细察看,这块碾盘用整块石头凿成,材质为有名的小溪石,重约0.7吨(如果完整的话,将有1吨多),通体暗红色,表面略显凹凸,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铜钱。边缘呈半圆形,非常光滑,一看就知道,这是长年碾磨所致。遗憾的是,碾盘已经断裂,有近三分之一残缺,且不复存在。

    经过现场测量,碾盘外径为1.98米,厚15厘米,中间有一个方孔,边长11.5厘米。这样巨大的碾盘,实属罕见。

    据碾盘主人说,与之相配的碾槽,每块呈扇子状,有150多公斤重,遗憾的是,碾槽已不知去向。

    碾盘见证了东钱湖的造船业。

    过去,东钱湖畔很多人以捕鱼为生,而捕鱼需要大小不一的船只。

    造船,大致分为架船骨、镶船板、塞船缝、上油漆等4道工序。船体镶板工作完成后,每块船板之间会出现一定缝隙,为了不让船舱漏水,必须在船缝中塞入一定的填充物。这些填充物采用防水的桐油石灰,并掺入一定比例的“网纱”。网纱含有大量的纤维,它与桐油石灰搅拌均匀后,经手工敲打或多次碾压,变得黏性十足。接下来,用工具将它们塞入船缝,黏合船板,以免船体漏水。

    到了近代,东钱湖渔民为了出海捕捞黄鱼、乌贼、海鳗、梭子蟹等海产品,当地建造了吨位大、抗击风浪强的外海船只,如大对船、乌贼船、鲜船等。据老一代人回忆,光是陶公山史家湾就有大对船80艘左右,还不包括殷家湾、大堰头等地。每年秋天,这些渔船排成长长的船队,通过东钱湖的平水堰、甬江驶入东海,一路浩浩荡荡。新中国成立以后,东钱湖仍沿袭传统的捕鱼业,还成立了不同的捕鱼组织,两个外海捕捞队,分别为大堰外海队和东钱外海队,三个淡水队,分别为大公渔业队、莫枝淡水渔业队和高钱渔业队。

    因为造船需求,槽碾在东钱湖有了特殊的用武之地。

    

    碾“网纱”的专业工具

    

    

    过去,渔网都用苎麻做成。苎麻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学名“黄麻”,野外到处都是。不过,为了满足大批量编网的需要,东钱湖一度还进行过人工种植。

    渔网的制作过程是:将割来的苎麻剥去表皮晒干,分成条状搓成细绳后,开始编织渔网。编成渔网后,选用一口大铁锅,水中掺入猪血烧煮2小时左右,这一工序俗称“烤网”。据说,掺入猪血能起到防腐作用。渔网烤好晒干后,方可用于捕鱼。到了上世纪60年代,随着尼龙网的出现,传统“老渔网”逐渐被取而代之。

    所谓“碾网”,就是用碾子(当地人俗称“槽碾”)将废弃不用的老渔网碾碎碾烂。碾磨“网纱”时,碾架的一端与中心轴固定,另一端系上绳子,并架在牛背上。水牛拉动笨重的碾盘,绕着碾槽一圈圈转动,碾压下面的“网纱”。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网纱”变得又细又软。

    碾好“网纱”后,将其捏成一块,因其很像扁圆状的大饼,当地人俗称“网纱饼”,这样便可拌入桐油石灰中。

    笔者在东钱湖高湫堰发现的这块碾盘,并非外来货,而是东钱湖前人的遗存。碾盘的主人,为大堰头村的戴先生,他很有保护意识。当时,由于这块碾盘体态庞大,只好暂时露天放置。笔者与他交谈中了解到,大堰头村原有两块碾盘,其中一块后来不知所终。一次,有人看到碾盘后愿意出1000元收购,戴先生不为所动。戴先生说,他打算将碾盘修复完整,将它们凑成一套,呈现完整的槽碾场景。

    迄今为止,东钱湖民间还流传着当年造船业兴盛的诸多轶事,但物证寥寥无几。为此,这块幸存下来的碾盘,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据笔者了解,海曙区高桥“耕泽院”收藏有一套完整的槽碾,东钱湖绿野村也保存着一套槽碾,不过,它们的功能主要用于碾谷。

    

    ■链   接

    

    槽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石刻类工具,用于脱谷和粉碎玉米等粮食作物。一套完整的槽碾,主要由碾盘、碾槽和碾架组成。根据用途不同,碾盘直径有大有小,边缘形状也随之改变:碾谷的,多为凿子状,碾合面较小;碾“网纱”的,则为半圆形,其目的是增加碾压面。还有一种碾盘直径很小,依靠人工来回推拉,这种特殊用途的迷你槽碾,有石头和铁制的两种,外表呈舟状,碾槽为一条直线,可用于碾碎芝麻、中药材等东西。至于书中常写的“骡碾”,用骡子来拉动碾盘,底下没有一圈的碾槽,而是平面的碾台,在北方应用广泛,而地处南方的浙东采用槽碾脱谷居多。据说,槽碾一次脱谷可达100公斤,比骡碾高出一半。

    碾槽一般直径为3.5米,底部平直,内部经过挖凿后,刚好与碾盘的外缘相匹配,放在平整的地面上,为了工作时不受气候影响,上面往往盖有简易的房子。一大圈长长的碾槽,由10多块小的碾槽拼接而成,如果将碾盘和碾槽组合起来,一套总重量有3.5吨左右。

    碾盘体态大,分量重,使用时一般采用力大的水牛,用人力推动的也有,但是后来越来越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