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弄镇四明湖滨水湿地 |
编者按:今天是第51个是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 近年来,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两难”局面,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对“山水林田湖草村”进行系统治理,目前我市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37个。 撰文 陈丹 车嘉树 史双娟 图片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我市实施近十年,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加快了农房搬迁改造和建设用地复垦工程的实施,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两难”局面,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 我市自2010年起,共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89个,涉及10个区县(市),使用增减挂钩指标1.1210万亩,复垦拆旧区1.1764万亩,复垦新增耕地1.1241万亩,实施建新区建设1.3203万亩。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土地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使原来分布零散的自然村庄得到了归并集中,土地利用率提高,优化了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全市历年项目计划为乡镇提供超过1.3万亩的建设项目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农民安置新房、新农村配套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供需矛盾,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落实城乡统筹、有效推进城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促进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 通过对农户搬迁后的宅基地、废弃园地等低效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与周边零星分布的破碎耕地平整连接,形成耕地自然成片、沟渠道路交错纵横的高产、稳产、抗风险能力强的高质量耕地,带来了约0.55万亩的新增耕地指标,大大提高农村耕地质量。 ■加快村镇改造建设 结合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工程,以中心村(镇)为重点,通过对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成“规划科学、村容整洁、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农村新社区,结合实施美化、绿化和节能工程,整治前存在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城乡差别明显缩小。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除安置农民的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将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统筹用于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村庄布局、节约集约用地等形式,合理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要素合理配置,解决乡镇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助力项目落地,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增收,对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山水林田湖草村”进行系统治理 目前我市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与生态修复项目37个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是我市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全新模式。自2018年以来,我市已连续三年在各区(县、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累计立项实施项目37个。 项目的其主要内容是,以一个乡(镇)或同一个乡(镇)的部分建制村为实施单位,综合运用土地等相关政策,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村”系统治理,对农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高标准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挂钩;对新农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精准保障;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统一治理修复,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聚、生态和谐的土地利用格局,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让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8年,我市共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15个,涉及15个乡镇,71个建制村,计划实施整治面积33.4万亩。通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式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都市田园”“现代农业产业”“地质灾害搬迁治理”“生态环境修复”等工程,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垦造耕地3500亩、旱改水1900亩、建设用地复垦2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8000亩,矿山复垦1700亩。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进入实施阶段,部分子工程已初步竣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项目实施。 2019年,我市实施工程22个,共涉及10个区(县、市)、101个建制村,项目区域总面积49.5424万亩。计划实施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提质改造等农用地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总投资16.45亿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10.57亿元,利用社会资本3.9亿元,其他资金1.98亿元。项目均在2021年前完成。目前已全部报省。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明确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关部署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试点不少于300个,各省(区、市)试点原则上不超过20个。 根据部、省关于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我市经过研究筛选,最终申报了余姚市梁弄镇、鄞州区首南街道、宁海县越溪乡、奉化区西坞街道四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四个试点项目。除试点项目外,我市总共还将立项22个以上,预计每个区(县、市)2—3个。 构建全流程整治 成功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余姚模式” 近年来,余姚市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制度供给,统筹协调推进,逐步构建起集中连片、产业融合、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新格局,成功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余姚模式”。 一是用好“低缓零废”。在强化连片综合整治的同时,通过政策推动、行政拉动、经济驱动,极大调动镇、村两级积极性,有效推进低丘缓坡、零星宅基地、废弃矿山水塘滩涂等资源整治,实现“积零为整、提质增效”。当前正在实施项目23个,规划新增耕地5595亩。 二是统筹“线上线下”。线上在全省率先创建“土地超市”,通过信息共享、预告登记等组合拳,实现供求精准对接。截至目前,通过“土地超市”平台共完成交易591宗,面积5995亩,交易金额38.16亿元,该模式作为浙江省26项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典型经验之一,在全省推广;线下重点开展“奋战一百天、盘活一万亩”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清零”专项行动,已经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5423亩,“供而未用”土地7080亩。 三是运用“叠加思维”。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整治“1+N”,着力提升整治绩效。如通过“土地整治+产业导入”“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模式,在梁弄镇建成了蝶来紫溪原舍等一批康养项目,引进了新希望集团的初新营地、初新农庄、绿领学院等一批优质的乡村振兴项目,打造了四明湖滨水湿地、钱库岭“网红”梯田花海等一批生态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