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悟空看守蟠桃园。(资料图) |
《西游记》说的是唐僧带队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其实主角应是孙悟空。从出生、学艺到闯龙宫、赴地府、闹天宫,前八回唐僧等人未出场,讲的都是孙悟空。 陈鸣达 (一) 悟空人生的转折点及之后一生的种种苦难,始于偷摘蟠桃园的桃子,继而擅闯宴会厅,偷吃仙果、仙酒,醉后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炼制的仙丹。卷帘将军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琉璃盏,尚且被玉帝贬下界去做了妖魔,孙悟空仅摘桃一事,便是死罪,天庭之中哪能容得。于是悟空被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剖”“放火煨烧”“雷屑钉打”,后又被推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以文武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如此折磨,悟空不死,最终被如来佛祖一掌压到了五行山下。从此,他“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在寂寞孤单、生不如死的环境中,整整熬了五百年。 五百年后,悟空遇唐僧,新的苦难又等着他。孙悟空真正的师父是教他一身本领的菩提祖师,追随唐僧,是他无奈、被逼的选择。取经路上,孙悟空披荆斩棘,历尽艰险,承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三个徒儿中,他出力最多,贡献最大,被唐僧念紧箍咒也最多。稍有不从,就被念得天旋地转、痛不欲生。他斩妖除魔无数,打不过的,到处求人讨救兵;打得过的,刚要一棒下去,忽听得空中一声吼“悟空,住手”,只能放手……悟空受的苦难和冤屈,真是说不尽道不完。 (二) 孙悟空一生所受的苦难,责任主要在自身,怪不得别人。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偷摘蟠桃园的桃子。你以为“齐天”就能与玉帝平起平坐了,你以为玉帝是爹,王母是娘,摘几只桃子算不了什么。岂不知,桃园是皇家资产,你不过是一个守护桃园的管理者,不少则罢,少一个,唯你是问。而你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将桃子占为己有,私自享用,职责何在?法理何在?你以为你有七十二般变化,拔几根毫毛变幻成几个桃子就行了,可以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岂料,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若再往前追溯,还要怪孙悟空贪图虚名到天庭任职。若不是去当劳什子的“弼马温”“齐天大圣”,摘桃之事就不可能发生。在花果山,内有徒儿数千,外有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魔王、猕猴王、猬狨王等诸兄弟,每日不是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遍访英豪、广交贤友、施武艺、弄神通,就是讲文论武、走摐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多么逍遥自在。 但他不满足,还想去天庭谋个一官半职。其实孙悟空既不是“仙二代”,又非神仙大学科班出身,更无佛国留洋文凭,属于无靠山、无学历、无人脉的“三无”人员。而且性格张扬,喜欢卖弄,不稳重,沉不住气。总之,不是一个当官的料。菩提祖师是知道悟空的,临走时告诫他,做人要低调,凡事莫张扬,切忌卖弄功夫惹祸上身。但孙悟空始终太过天真,又争强好胜,总觉得这官别人当得,为啥我当不得。结果是自讨苦吃,自食其果。倘若他能自得其乐,不打不闹,在花果山享享清福,闲暇时搞一些研究,说不定就成了某一方面的专家,是官本位的思想害了孙悟空。 (三) 当然,完全责怪孙悟空也不公正,客观讲,天庭也有责任。比如,措施失当。孙悟空去龙宫强借定海神针,去阎王殿撕毁生死簿,搞得各地不得安宁,纷纷向玉帝告状,要求严肃处理。天庭的做法先是派兵镇压,不成后又降旨招安,请孙悟空到天庭任职。地方上一时是稳定了,但没有考虑到孙悟空的到来增加了天庭的不稳定因素。事实证明,对于孙悟空,无论是强力镇压,还是花钱买稳定、封官换稳定,都不是好办法。 再比如,用人不当。孙悟空技艺超群、性格洒脱,若让他当个领兵打仗的将军,定能发挥他的作用。若安排一个有荣誉无实权的虚职,想必悟空也能接受。但天庭既不考虑孙悟空的才干,又不理会他好虚名的心理。在各部门都以编制已满为由拒绝接受后,将他安排于人们不愿去、不入流的弼马温职位。孙悟空不知情尚好,将马养得“肉飞膘满”,一旦知晓,心生愤懑,直接打出南天门,返回了花果山。 孙悟空走后,太白金星再次领旨招安,这次总算让悟空如愿以偿,被天庭任命为“齐天大圣”,还专门建了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安静、宁神两司,配备一班侍从服务人员。孙悟空不知官衔品级,也不计较俸禄高低,更无具体工作事项,常常呼朋唤友,游走各地,自由自在。一些多事之人又看不下去了,向玉帝反映“孙悟空太快活,应该让他干些事,免得闲中生事”。于是,玉帝将管理蟠桃园的差事交给了孙悟空。让孙悟空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让他管蟠桃园。桃子是猴子的主食和最爱,让孙悟空管桃子,岂不是在考验脆弱的猴性吗?所以,孙悟空摘桃偷吃,在某种程度上是用人不当造成的。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现实中却不难找到它的影子。掩上书本,随思至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