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1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茅山村:南来第一山 文化底蕴深


茅山中学旧址。(朱军备 摄)

    

    

    

    

    

    记 者 朱军备

    通讯员 牟佳佳         

    

    这是一个位于鄞南平原、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有“南来第一山”之茅山,有天一阁主人范钦之墓园,有县立乡村简易师范学校旧址……这就是鄞州区姜山镇茅山村,如今正在进行道路沿线环境改造、景观小品打造等工作。

    一山屼然起平原,历史陈迹埋荒丛

    近日,笔者走进茅山村,年过七旬的杨飞龙和优秀文保员、“茅山村女婿”邬毛银先生已等候在村委会。杨飞龙拿出厚厚的《陡门杨氏宗谱》,其中有记载,大意是:1079年,杨氏先祖曾任明州观察使,任期结束后,因百姓挽留,定居在陡门桥东边。显然,早在941年前,杨氏先祖就在此安居了。

    “这里曾出过宋兵部尚书文定公、户部侍郎云定公等大官。”杨飞龙自豪地说。

    茅山村西临奉化江支流东江,南望走马塘。在鄞南平原上有两座“名山”——姜山和茅山。据传汉代时有茅山的茅盈、茅固、茅震,骑鹤居此山,后人以为神异,山以“茅”名,并被称为“南来第一山”。

    茅山南麓原有始建于梁乾化二年(912年)的普安寺,上世纪40年代初一场大火将寺宇烧毁,今尚存寺后宋代古井一口,寺前古桥桥墩和放生池。原山门的牌楼名叫“锁翠关云”,楼下悬挂着“南来第一山”匾额。

    众所周知,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楼主人是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范钦晚年就居住在茅山,他的思想在茅山形成、成熟,按照他的遗愿,范钦的墓也安置在茅山。

    笔者来到范钦墓前,邬毛银拿出随身带来的照片资料说,此墓当地人称“五台坟”,在修建范钦陵园时,从下到上一共做了五层拜台。从历史照片来看,两边有石人石马拱卫,规模宏大。然而,现墓已很难反映照片中的面貌,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等均在“文革”时被毁无存。现墓为1997年修缮,墓碑“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墓”为张令杭先生所书。

    随后,笔者来到茅山中学旧址,这里原是1931年由沈友梅先生创办的县立乡村简易师范学校。旧址的主体建筑由两幢并列的西式楼房构成,左右各为七间一弄,坐北朝南,青砖混凝土结构,楼前有两个做工讲究的椭圆形水池,整体建筑气派大方。该建筑对研究民国建筑和地区教育史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鄞州文物保护单位。

    治河修路建礼堂,乡村风景更迷人

    村党支部书记杨伟明说,茅山村有1600人,耕地面积230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业,兼种桑果和养殖水产。村辖区内有传统酿酒厂、原生态养鸡场、良种奶牛场及40多家工贸企业。

    近年来,区、镇、村三级合计投入近千万元,对横河、杨家长河、孙家山河、钱家山河等砌石驳磡;将原机耕路浇上水泥,村民生活污水全部截污纳管排放。一座古色古香的文化礼堂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杨伟明满怀希望地说:“茅山村是姜山稻香、鄞南美丽乡村风景线、文明示范线的重要节点,正在进行道路沿线环境改造。希望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茅山历史文化资源,复兴‘南来第一山’,与走马塘村连线,推动鄞南片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