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1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袁岳宁:叮咚山泉水弹奏生态牧渔歌


袁岳宁在小心起捕美国鲥鱼。(余建文 摄)

    “五一”前后,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汪家村的思贤生态养鱼场里,袁岳宁与工人在养鱼池里慢慢合拢渔网,小心起捕美国鲥鱼。

    汪家村景色优美,流水潺潺。思贤养鱼场是宁波唯一的美国鲥鱼养殖基地。2012年至今,袁岳宁在溪口山区,因地制宜,坚持不懈地探索溪坑石斑鱼、美国鲥鱼等珍贵淡水鱼的生态化养殖。“希望让更多市民品尝养殖珍稀淡水鱼的美味,也是为保护野生淡水鱼资源出一份力。”老袁说。

    

    

    

    

    记者 余建文        

    

    弃商养鱼

    上山再创业

    今年58岁的袁岳宁经商多年,之前空调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改行养鱼是一时兴起,结果一头扎进去出不来了。”袁岳宁告诉记者,七八年前,他看到有新闻报道说随着农家乐的兴旺,山区里溪坑鱼遭遇滥捕,资源急剧衰退,“当时浙江衢州、福建武夷山等地已尝试人工养殖溪坑鱼,但宁波规模化养殖还没有人做,我就想试试。”

    2012年,袁岳宁在溪口石门村海拔500米的大雷山上,将8块高山梯田铺上地膜,改造成养鱼池,投放了10万尾溪坑石斑鱼苗,并引入山涧泉水进行流水养殖。两年后,首批人工养殖溪坑石斑鱼上市,很受欢迎。

    尽管市场前景不错,但溪坑鱼养殖对环境要求相当苛刻。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已经快上市的鱼儿几乎全部冻死。而遇到天旱时,高山鱼池的水源供应成了大问题。几年后,袁岳宁忍痛放弃,转向山下发展。

    攻克难关

    让珍稀鱼“游”上餐桌

    高山养鱼以失败告终,袁岳宁却爱上了养鱼。“要养,就养点特别的,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袁岳宁全身心扑了进去。2015年,他投资100多万元,在汪家村建起生态渔场,从江苏引进5000尾鱼苗,成为宁波养殖美国鲥鱼“第一人”。

    鲥鱼为“长江三鲜”之一,是淡水鱼中的极品鱼类。这些年,长江野生鲥鱼已难觅踪迹。美国鲥鱼生长纬度与长江鲥鱼一样,体形相似,肉质细嫩鲜美,是很好的替代品。

    当时,美国鲥鱼怎么养,能不能适应宁波环境,大家心里没底。市渔业科研人员与袁岳宁一起攻关。老袁投资30余万元,建起4个PVC帆布大鱼池,上盖遮阳棚,利用山区地下水进行流水养殖。

    “鲥鱼整天结队不停地游动,而且十分娇气,热不得冷不得,水温要保持在15至30摄氏度之间。”袁岳宁说,养鱼场的水井利用水泵抽取260米深的恒温地下水,并设计了一套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喂食“少吃多餐”,让鱼儿在洁净的流水里健康成长。

    2016年起,养殖场每年引进鱼苗1万多尾。从鱼苗到养成商品鱼上市,需要一年半时间。袁岳宁吃住在鱼池边,精心呵护,可还是免不了出现状况。有次夏天打雷,上千条快上市的鲥鱼受惊吓而死。还有一次,因为断电,增氧机停工,一天一夜就死了5000条鱼儿。

    这些年,袁岳宁搭上了做生意的200余万元积蓄,磕磕绊绊,逐渐摸到了养鱼“门道”。2018年,渔场实现扭亏,2019年共养出1.5万条商品鱼,成活率达到85%,每公斤批发价150元,销往上海、杭州以及苏南地区酒店,迎来了首个丰收年。

    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本过年就该上市的五六千条美国鲥鱼,一直到4月底才慢慢出货。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袁岳宁在寻找对策。“鲥鱼身价贵,基本供应给高档餐馆,渠道单一。我们现在是‘两条腿’走路,抓住农家乐这个大市场,渡过难关。”袁岳宁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