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一广场夜间消费人潮涌动(王岚 摄) |
|
超市是我市消费券的主要使用场所 (孙佳丽 摄) |
记 者 孙佳丽 通讯员 励 彤 张淑恩 最近两个月,“消费券”成了甬城热词。 疫情的发生让甬城消费市场按下“暂停键”。如何恢复市场活力,不只是全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各区县(市)努力钻研的问题。前不久,商务部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公正公开的前提下,面向特定的群体、特定的商品、特定的领域推出各类消费券、购物券。 于是,4月1日,北仑区率先发放餐饮折扣券;4月3日起,奉化区公开投放电子消费券2200万元;海曙区4月30日起分三轮发放了1200万元海曙消费券;鄞州区不甘示弱,5月15日启动总额达3000万元的消费券发放活动……发放消费券,俨然成为宁波各区县(市)刺激消费复苏的“大招”。 截至目前,首期3000万元宁波消费券再加9个区县(市)和功能区派发的各类消费券,总额已超3.4亿元,拉动消费数十亿元。消费券,为何这么“香”?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红包雨”密集地下 “消费券太多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毕竟在我看来,不花掉就是亏本。”5月19日傍晚,家住鄞州区的白领邱小姐一下班就冲进了附近的三江超市,迅速抢购了一批生鲜菜品。邱小姐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多次抢到了鄞州区和海曙区各类消费券,在超市结账、出门聚餐时甚至会采用分单结账的方式,确保每张券都能用出去。 宁波各区县(市)的“红包雨”有多密集? 记者做了个统计,每周五是消费者抢券最忙碌的时候:上午10时,消费者可以在支付宝客户端上抢海曙区、镇海区等地的消费券;上午11时,消费者可以在云闪付客户端上抢奉化区的消费券;晚上8时,鄞州区消费券如约而至。除了抢券外,在象山县,消费者无需领券,只要通过云闪付APP支付实际消费的金额超过满减的金额,即可随机满减。 以消费券让利为线下商家引流,辅以线下商家促销优惠,是各区县(市)的默契。线上抢券的火热带动了线下消费的火爆。 5月14日下午,记者走进天一银泰时,一家化妆品专柜的导购吕小姐,正在为柜员们准备润喉糖。“快到周末了,从之前的经验来看,消费券发放后的每个周末,我们都会迎来新一波客流高峰,每个柜员需要同时服务好几波客人,嗓子必须要顶住。”吕小姐对即将到来的周末销售业绩十分乐观。 “消费券真香!”在这个专柜前,市民崔晓晓看准了一支口红,正准备花掉上周五抢到的消费券。作为一个习惯网购且不怎么出门逛街的“95后”,她在抢到消费券后,就频频下线“淘宝”。“消费券叠加让利优惠活动使用,有些化妆品比线上还划算!”崔晓晓说。 这段时间,香集轩泡椒牛蛙店老板心情同样很不错。他告诉记者,这场“红包雨”开始后,他明显感觉一夜之间,疫情发生以后的萧条状况改善了不少,每周五晚上店门口都会排起长长的队,单笔餐费平均能到350元。 发放消费券是个技术活 消费券并不是个新鲜事物。早在2009年初,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杭州等地就曾通过向居民发放食品类、健康类、文化类等各种消费券来刺激消费。 与11年前相比,各区县(市)发放的消费券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电子化,云闪付、支付宝等多家支付机构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了各地消费券的发放。 “比起纸质消费券,电子消费券更加便捷、方便、可溯源。”鄞州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基于支付宝广泛的用户群体,鄞州区可触达各年龄层用户群,支付宝完善的风险控制和安全保障体系,不仅降低了用户参与领券的门槛,还保障了区政府可以精准触达目标群体,防止“薅羊毛”现象,让消费券的优惠落到实处。 如何发放消费券,将市民消费导向特定领域,同样是个技术活。与全市发放的通用消费券不同,不少区县(市)对消费券的使用场景和品类做了区分。比如,奉化区消费券分为通用券和餐饮券两大类;消费者在领取鄞州区消费券时,会随机领取到餐饮、购物、民宿、农家乐等6类消费券;海曙区的消费券覆盖了旅游、住宿、文体、零售、餐饮等各个领域;江北区专门投放了20万元5折餐饮消费券,还推行了“消费在江北·免费游景区”活动…… “从4月开始,我们就召开了多场会议,请来商贸企业代表、市民代表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讨论怎么样的设计才能让广大市民愿意用消费券、方便用消费券。”海曙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全程参与了消费券的设计讨论,他告诉记者,此次的设计旨在对消费信心下降、消费模式转变以及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因此在关注购物、餐饮这些常规消费的同时,还投放了3000张500元加油卡,精准促进汽车消费。 这些措施有多“香”,市场数据最具说服力:海曙区首轮发放的8.5万张消费券5分36秒就被抢完,直接带动消费5000万元;鄞州区首轮发放的1000万元消费券在3天内就被使用了300多万元,撬动直接消费超过1200万元;江北区推出的惠民活动暨景区套票免费派发举措,预计拉动5000万元以上消费。 消费“回补”重在培育新需求 消费券,对于领到消费券的消费者而言,能够用更少的金钱享受同样的服务,自然是“香”的;对于急需生存下去的商家来说,不需要任何广告营销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迎来巨大客流量,肯定也是“香”的;对于发放消费券的各区县(市)而言,大量行业回暖,市场恢复“烟火气”,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大小商家脱离困境,同样是“真香”。 不过,消费券作为一种短期刺激手段,并不都是“灵丹妙药”。 在长城战略咨询宁波研究院院长助理江玉兵看来,消费券不会长久存在,也不宜频繁发放,否则容易产生“雷区”。 “如果大面积、长时间发放消费券,一是容易导致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增加;二是市场短期需求快速增长,产品供给跟不上,有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三是无法在事实上改变收入预期,消费意愿会随着消费券的使用而下滑。”江玉兵说。 就目前而言,要释放被疫情抑制住的消费,培育发展新业态,创造和满足消费新需求,不失为化解消费券“雷区”的好办法。 目前,网上消费、社交电商、直播电商、人工智能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已然崛起。当务之急,是抓住疫情带来的新消费发展机遇,把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新消费培育壮大起来。 江玉兵建议,对传统的线下商贸服务业零售企业、餐饮企业、末端配送企业等,各区县(市)应加大对其线上转型的支持力度;对电商平台等线上企业,要引导其加速渠道下沉,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同时,借助消费券“大潮”,各区县(市)要尽快建立适应新消费发展保障机制。尤其是要探索建立新消费模式发展容错试错机制,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在准入门槛、规章措施、应急反应等领域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完善新消费发展配套政策体系,建立网络交易、移动支付等法律法规体系,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