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5·18”

扫描多元和包容的甬城博物馆


青瓷瓯乐演奏现场 (陈青 丁洁雯 摄)
“回·暖 朱开佩当代陶瓷艺术展”
(陈青 丁洁雯 摄)

《丝路·港城》主题摄影展
(周建平 摄)


“风·物 甬上传统家居生活系列展”(周建平 摄)

“波菜市集”(陈青 丁洁雯 摄)

    

    

    

    陈青 王伊婧 胡学才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倡导博物馆为不同群体提供有意义的体验,尤其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博物馆应通过展览、会议、演出、教育项目等丰富的形式与公众对话,展示多样化的观点,动员更多人参与博物馆文化体验,为公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供给。

    今年又是特殊之年,因为疫情,我市各大博物馆严格实行预约参观制度,控制参观规模。博物馆紧扣节日主题,推出多项展览、讲座和线上直播活动,探索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下活动精彩依旧

    

    

    这些年来,宁波的博物馆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我市经过注册备案、日常年检的博物馆有78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9家,非国有博物馆49家。广义的包括陈列馆、纪念馆在内的博物馆,则有160余家,在数量上位居全省前列。

    2019年,全市博物馆参观量907万人次,举办临时展览198场、教育活动1649场,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大餐,也进一步提升了各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我市博物馆坚持举办了一系列精品展览、小规模的线下活动,还有针对特殊群体的主题活动,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的多元和包容。

    朱金木雕茶桶、朱漆竹编提篮、白缎地平针彩绣挂屏……天一阁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推出“风·物——甬上传统家居生活系列展”,首个展览展出50余件(套)馆藏的精美民俗器物,展现宁波传统的起居、饮食等生活场景所用陈设,唤起市井生活的独特记忆,展示宁波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的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等手工艺,从明清以来普遍应用于宁波民间日常生活,有参观者时不时对着某一件器物回想起往昔岁月。策展人说,传统民俗风物作为宁波历史文化的符号,代表了城市的根和脉,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如今,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三江口的庆安会馆内,以瓷文化为主线、融合多种形式的2020“庆事安俗”海丝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慈溪青瓷瓯乐团演奏的《汲露》,音色清脆、音韵动人。小小艺术家在安澜会馆体验陶瓷制作工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回·暖——朱开佩当代陶瓷艺术展”,通过64件(套)现代陶瓷作品,表现生生不息的坚韧态度,传递艺术的力量。“盛世元音——中国昆曲艺术文化展”,则以昆曲的历史、文化、剧目为横向脉络,以昆曲的发展为纵向脉络,向观众深入浅出地展示昆曲艺术。

    市民还可以在庆安会馆仪门前,逛一逛流动的宁波文创市集——“波菜市集”,其中,庆安会馆自有文创产品——瓷器“一衣带水”登上了《人民日报》“了不起的博物馆”线上直播。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结合该馆的山林特色,举办了“鸣·飞羽之美”野生鸟类科普展。宁波帮博物馆及包玉刚故居于5月15日重新开放,并推出“病毒君,远离你”青少年美术作品展。

    中国港口博物馆推出了和四明影社合作的《丝路·港城》主题摄影展,探讨现代文明与宁波“海丝”历史文化遗存的关联,以及宁波在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时代担当。

    

    

    市民“云游观展”有了新体验

    

    

    为应对疫情,我市各博物馆积极探索更多服务社会公众的方式和方法,市民的博物馆“云游观展”有了新体验。

    大幕拉开,跳出一个小书童“范小天”,介绍他的高祖爷爷——天一阁创始人范钦。这是天一阁博物馆推出的“公如砥柱——天一阁创始人范钦生平特展”,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端随时探索藏书家传奇的一生。展览从“看展”与“探索”两个方向,将范钦的一生做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不仅具有知识性,更充满了趣味性。

    “看展”以幕布舞台的方式呈现,由原创3D动画人物——范小天(这个小书童是范氏后人,也是天一阁博物馆继阁主大大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原创IP形象),以“同学风华恰少年”“砥柱崇崇镇中流”“生平风义兼师友”“书藏古今万古芳”四个篇章,串联讲述范钦丰富的一生并展现相关藏品,传播天一阁的藏书文化和藏书精神。

    “探索”是基于范钦生平的知识图谱,也是这个展览与其他线上展不同之处。知识图谱技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及互联网服务各个领域。在展览中,知识图谱将历史文献、天一阁藏书、学术研究资料等做了归纳整合,范钦一生的经历与著作在这里都能找到。

    “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听到展览的详细介绍,看到展品的高清大图。”宁波博物馆以流动“云展览”的形式,将馆内主题陈列送到社区、学校。精心挑选了以“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为主线的主题陈列,选取重要的历史信息和文物图片,附以语音导览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满足市民的不同观展需求。“你去扫了吗?”,成为四明职业高级中学师生、日丽社区居民的高频问句,这种特别的送展方式受到好评。日丽社区社工说,今年社区的文化活动因为疫情影响,开展得比较谨慎,宁波博物馆的流动展览方式给社区工作提供了便捷,居民在小区内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足不出户观看展览。

    余姚博物馆和王阳明故居打造线上讲堂“姚博学苑”与线上互动平台,云赏经典,增强了博物馆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间多途径的“超级连接”。“姚博学苑”首期介绍的是去年刚刚荣升“国保”的通济桥。

    

    让博物馆与更多人互动

    

    

    在线上推出各种展览的同时,宁波的各大博物馆还以知识问答、关爱特殊群体、加强馆际交流等方式,让博物馆与更多人互动。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推出“百鸟争鸣 灵动古今”云展览,介绍以鸟为形的精品文物,如牙雕鹰首、“双鸟朝阳”牙雕、太阳神鸟、彩绘雁鱼青铜釭灯、鸭形玻璃注、玉花鸟纹梳等,还通过爱鸟护鸟“云+现场”认领活动,践行“人类与动物和谐友好型”的生活方式。

    宁波博物馆参加了《“浙里”光影 “云看”文明》浙江文博直播日活动,由该馆专业讲解员、资深策展人主讲,既有对博物馆建筑的解析、欣赏、游历,也有对“岁月如歌”展的深度解读、展品背后故事的挖掘。

    即将开馆的奉化博物馆,在线上举办“寻找最美声音”活动,为馆藏珍品解说配音。参赛者不仅有宁波的,还有来自山东、河南、江西等地的。除了普通话讲解,不少参赛者创新演讲方式,有用宁波话的,也有翻译成英文、德文讲解的。

    天一阁博物馆以线上直播形式举行国学“云讲座”,配套线上特展推出“公如砥柱——范钦宦迹知识竞赛”微信小游戏。还推出了“Tianyi Talking”线上栏目,这是天一阁博物馆正在搭建的对外文化交流平台,也是拓展国际化馆际交流的一次新尝试。

    “Tianyi Talking”首期视频连线了宁波诺丁汉大学历史学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穆正德博士,介绍位于牛津大学内的英国第二大图书馆包德连图书馆,将其与天一阁藏书楼进行对比,从创建历史、建筑形制、特色馆藏、现代功用等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中国港口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为自闭症儿童举行了“让每一颗星都闪亮”的主题活动,利用馆藏资源设置了海上丝路寻宝记、乘风逐浪我能行、梦想启程爱护航三个手工和教育环节。此后,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将成为港博自闭症儿童开放日。在那一天,港博将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定向的特别服务,践行其“参与式”博物馆的发展理念,这也呼应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