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出乡愁 读出况味

——读柴隆的《宁波有意思》

    

    

    

    崔海波            

    

    在宁波的文人圈,提起柴隆,大都知道他写过一本《宁波老味道》,于是称他为“美食作家”,其实他更喜欢文史,出版过《江厦观潮》《千年郡庙》。2018年,柴隆出版的《宁波有意思》则是一本“读城记”,它是《浙江有意思》系列之一,内容涉及宁波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市井、旅游、美食、风物、人情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像是一本关于宁波的百科全书。宁波历史文化深厚,但作者“读”起来却很轻松,他不做专业性探讨,点到即止,让老宁波人读出了乡愁,新宁波人读出了况味。全书共287个篇章,每一篇都不长,最短的不到百字,且都没有标题,只有序号。这样的文本也蛮有意思,干净利落,省去了枝蔓赘语。

    《宁波有意思》每一章节都是一个话题,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去做个性化的阐述。比如他把宁波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两个字:黏性。他说,所谓“黏性”就是善于团结、善于互助、善于凝聚。然后他用汤圆来给这一性格作注脚,说是宁波人的团结精神就像汤圆一样,抱团之后才会产生浓浓的黏性。这样的解释未必科学,却很讨巧,毕竟《宁波有意思》不是一本学术性著作,所有爱吃汤圆的宁波人读来会觉得亲切。

    本书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书中有宁波老话,也有不少时髦的网络热词,用潮言潮语来讲述历史事件,给文章增添了幽默感。他说当年王安石靠“众筹”治理东钱湖,此外,“涨姿势”“你out了”“hold住”等网络词语的运用,使整本书显得轻松俏皮,直接提升可读性。

    作为一个宁波土著,我自觉对这座城市蛮了解的,但是看了《宁波有意思》后,发现还是有很多知识空白点。比如:登上哈佛讲台的中国第一人戈鲲化1879年乘船从宁波的三江口出发,前往美国,受聘哈佛大学,创立中文教育;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一个流派在宁波,叫“甬昆”;“假领头”是宁波裁缝发明的,用最少的布料维持最大的体面;“一副”烟酒专柜里,茅台酒可以开瓶零卖,一杯六元……

    《宁波有意思》每一篇章虽然短小精悍,但是作者叙述完后,有时还会调侃一番或者来一句精彩的点评,着实是点睛之笔。他讲述完一对老夫妻27年写了几百封枕边情书后,说“宁波人一旦‘作’起来,也是蛮浪漫的”。浪漫的事情还有一桩,那就是萤火虫换书大会,有人在书里夹了一张小卡片,因书结缘。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怪不得都不肯去某某公园相亲了”,叫人读后忍俊不禁;在叙述完宁波人自觉排队、公交车礼让行人等现象后,作者点评道:“讲究规矩的宁波人,其实是在给自己的人生买保险。”说得很到位。

    这些年,我们走出家门即进入普通话的语境里,有些俗话俚语很少听到了,在《宁波有意思》里,邂逅“咸骆驼”“压饭榔头”“咸齑石头”“生病黄鱼”等词语,我忍不住一个人傻傻地乐。特别是“段塘”一词,令我感慨颇多。在我尚未识字、生活在山村里时,“段塘”这个词就经常出现在生活中,凭直觉,我认定这是一个贬义词,但不伤人,一般是指“活泼有余、热情过头、做事毛糙、脑子少根筋”的人,大多用在女孩身上,有时候还会加个后缀“段塘搭起”。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段塘”是个地名,至于这个地名怎么会变成一个轻度嘲讽之词的,不得而知。

    《宁波有意思》一书中的插图,用的不是摄影作品,而是水彩画,这也蛮有意思。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