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素音的月亮》

    

    作者 【日】茅野裕城子

    译者 王中忱 金海曙 周颖

    出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期 2020年1月

    

    日本当代女作家茅野裕城子的小说集《韩素音的月亮》中文译本初版于1998年,时隔20多年后,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斗转星移,时过境迁,这部作品对中国读者的意义何在?

    茅野裕城子说,《韩素音的月亮》是她默默地在中国生活、睁大眼睛观看改革开放带来的日益变化时写出的作品。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园子享受着优雅的遗产继承者生活,她漫游世界,任意享受爱情,是满足于快乐消费的女性。就是这样的一个园子,接受了在中国留学研究陶瓷的韩国朋友金的邀请,来到北京,开始了故事。初来异国之都,园子对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表达方式、行为理念等产生了诸多的疑问。

    著名作家刘震云在这部小说集的序言中,深刻指出了作者在书中所表现出的一个哲学观念,即时间和相知的关系。以茅野裕城子的观点,相识多年未必相知,刚见面就能深入了解,用什么?用身体。而这恰恰颠覆了我们“不能交浅而言深”的传统观念。又如著名作家莫言所说,比之中国年轻女作家的小说里对男人的不信任、嘲弄甚至是仇恨,茅野的小说里有很多对男人的宽容和温情。观念的碰撞和情感的差异,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通过思考中国,认识日本的现实,确认作家自身的存在方式,这一方法始终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潮流。实际上,岂止日本作家以文学的视角关注和表现中国,以“匕首投枪”的鲁迅先生,也曾以那篇脍炙人口的《藤野先生》,深切追忆他在东京留学期间的切身感受,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崇高敬意。鲁迅留学日本七年之久,从他所处时代的日本文学中汲取了营养,可见中日两国文学存在相互借鉴的状况,这有利于作家拓宽创作的视野。

    (推荐书友:朱延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