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区域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农场创业故事”系列报道之十

菜富通果蔬专业合作社:十年助农增收超千万元


合作社基地内的阳光玫瑰葡萄。(黄程 摄)

合作社基地内即将上市的新品瓜果。(黄程 摄)

    记 者 黄程 通讯员 陈福良 诸挺         

    

    近期,位于余姚泗门镇海南村的菜富通果蔬专业合作社内一派忙碌景象:合作社社员有的忙着采摘成熟的瓜果,有的正在做绿花菜育秧工作,有的在整理果蔬收割后的土地……

    “疫情影响基本消除,现在一切都恢复正常了。”社长王焕淼告诉笔者,今年年初,由于蔬菜采收的外地工人回不来,加上加工厂停工,给合作社带来很大压力,“幸亏有政府部门和合作社社员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挺过了难关。”

    王焕淼介绍,“菜富通”是以种植和销售优质精品果蔬为主的专业性合作社,现有标准钢架大棚85亩、连片果蔬基地1200余亩、各类植保机械40余台,设施功能齐全,常驻管理人员15名,固定资产达800万元。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社社员的共同努力下,果蔬产销一直保持两旺势头,常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

    

    重做农民走上新路 依靠土地致富

    

    

    

    今年53岁的王焕淼是小曹娥镇滨海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做过油漆匠,也在企业里担任过管理人员,但他心里最记挂的还是土地和农民。

    20世纪90年代,大棚蔬菜刚在山东等地兴起,王焕淼觉得这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一条新路子,于是果断放弃轻松的企业管理职位,自费到山东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之后,他回到村里,建起了当时全镇的第一个蔬菜大棚。他和妻子一个在地里辛勤劳作,一个在泗门菜市场设摊销售,1亩多土地的年产值近5万元。

    尝到甜头后,王焕淼发展农业的信心更足了,他在朗霞、泗门、小曹娥交界处流转了20多亩土地,开始发展大棚果蔬。大棚果蔬看起来效益不错,但真正发展起来,仍面临许多技术问题,如品种特性、温度和湿度控制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大棚果蔬,王焕淼把家搬到了大棚,像照料孩子一样照料秧苗,又虚心向蔬菜专家求教。终于,他种植的大棚果蔬迎来了丰收,亩效益2万多元,他依靠土地致富了。2009年,他又来到泗门镇海南村谋求更大的发展。

    

    成立合作社,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带领更多的乡亲致富才能体现人生价值。”王焕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自己走上致富道路后,他牵头成立了菜富通果蔬专业合作社,决心带领乡亲们发展果蔬业致富。

    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选择入伙社员的标准是“家庭贫困人勤劳”。现在合作社社员已经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了51人,其中残疾人和困难户占了大多数,经营土地面积也从20多亩扩大到1200余亩,辐射带动果蔬基地面积超千亩。据王焕淼估算,合作社成立10多年,仅季节性用工一项,就支付工资800多万元;辐射带动的果蔬基地,每亩增加效益1000元,助农民增收超1000万元。

    要带领乡亲致富,光靠嘴巴说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让乡亲们掌握致富技能。王焕淼发挥自己懂技术、擅经营的长处,为社员提供种子、技术、有机肥等,又与海通、银树等农产品经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使合作社生产的果蔬不愁销路。

    农产品要卖出好价钱,关键靠质量。为此,王焕淼的合作社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组织生产,主要种植绿花菜、四季豆、玉米、草莓、葡萄、甜瓜等鲜食、加工兼用型果蔬,而且整个种植过程全部按照国家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基地因此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基地、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农产品出口免检基地,同时,青刀豆、大豆、玉米、绿花菜等还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荣誉满满,创新探索不停歇

    

    

    鉴于菜富通果蔬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工作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近年来,合作社和基地先后被各级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县科技示范基地、宁波市示范性合作社、宁波市第五轮残疾人扶贫基地、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宁波市和余姚市慈善扶贫基地、余姚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笔者在合作社办公区域内看到了满墙的荣誉牌。王焕淼一一介绍,话语间带着一些自豪,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仍然在不断探索。“今年,我又采购了一台无人机,打农药的时候大有用处,不仅节省人力,而且作业效果有保障。”

    一直以来,王焕淼热衷于科技,他积极地和各个高校、农技部门、科研机构沟通联络,寻求开展合作的机会。“虽然前期各方面的投入会增加,但是合作项目的技术、设备,都是完全适用基地的,相当于‘私人定制’,获得的收益也是十分明显的。”王焕淼说。

    除了技术以外,王焕淼成功最关键的是经验。多年从事果蔬行业,他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种植的品种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把几种主导产品种好,打响品牌,掌握话语权,这样客户就会主动上门找你,简单省事,还能保证价格。”王焕淼说,目前,基地的种植品种基本稳定。

    当然,大面积的土地,长时间种植同一种作物,有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用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恢复,比如隔年种植水稻,或者作物收完之后引水灌溉等。“这些技术都是宁波市农科院的专家教给我的,实践证明确实管用,这就是我热衷于此的原因。”王焕淼笑着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