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啥总有人喜欢“责任甩锅”

    

    

    戈岩平 

    

    时下,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习惯于以材料全不全来考核工作成绩,以表格准不准来判断工作成果,出了问题就以属地管理为由“打板子”,动辄签“责任状”来倒逼工作进度。诸如“责任往下推”、“板子往下打”、随意签订“责任状”、设置“一票否决”等现象,其实是“责任甩锅、压力甩锅”的表现,也是造成基层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已成基层工作的痛点。基层不堪重负,反映强烈。

    “责任甩锅”是一种政绩观错位,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最根本的在于,有的部门和官员宗旨意识欠缺、担当干劲不够,总认为“官大一级压死人”,有责任就往下推,有功劳就往身上揽。具体说来,有这么几种表现。

    一是动力不足,不愿担当。现实中,有的干部一旦年龄到杠、职务到顶,就成了“安心不尽心、在职不称职”的“天花板”干部,习惯于守摊子、混日子,遇事习惯“三问”,一问以前怎么办,二问上级怎么说,三问别人怎么干,不敢试不敢闯。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明明是自己的工作,总以“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名义,推给基层,转包给下属,习惯当“甩手掌柜”。

    二是胆魄不大,不敢担当。在一些干部心里,存在“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想法,有的心存畏难情绪,遇到矛盾问题,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等待上级出政策、发文件。还有的习惯做表面文章,以“形象工程”“盆景工程”等“假担当”应付检查,遇到难题就上交,领导不过问、不批示,就拖着等着。

    三是本领不硬,不善担当。现实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知识结构不优、创新意识不强、政策水平不高、业务素质不足,是担当乏力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等新形势,一些干部仍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情况,在知识结构更新上不能与时俱进,工作中就难免“老干部遇到新问题”的现象。

    四是情怀不够,不肯担当。有的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丧失了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外出招商、抗洪抢险、下乡包村等累一点、苦一点的工作不愿干。有的干部没有将人生理想和民生福祉结合起来,对群众安危冷暖漠不关心。比如,基层信访问题解决起来费时费力,有的干部甚至认为群众上访就是捣乱、添麻烦,干脆推给别人图清净。有的干部公私不分,上班时间搞网购、炒股票、看视频、玩游戏,把岗位职责晾在一边。

    “责任甩锅”的问题,表象在基层、在干部,根源还在制度、在执行。前面说了,“责任甩锅”本质上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治理这一“顽疾”,既要从“点”上突破,也需从“面”上发力。所谓“点”上突破,就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把能不能担当、敢不敢担当、善不善担当作为考核评判干部的主要依据,从思想上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促使干部在其位谋其政。所谓“面”上发力,就是要在制度层面厘清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放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之上,严禁上级部门随意扔包袱、推责任,对于那些推卸责任的部门和人员,一经查实严肃问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