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钢 16日,25岁的护士小韦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570毫升含有“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紧急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身处病痛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自2006年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迄今,我市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100例(6月17日《宁波晚报》)。 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从2003年起步,2006年至2011年期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每年只有个位数,人数增长非常缓慢。直到2014年以后,捐献者数量增长加速,近5年实现捐献59例。 捐献者人数偏少的背后,是公众对于这项爱心事业的了解还不够。说实话,社会公众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知之甚少,甚至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世界骨髓捐献者日,除了有关专家和医务人员以外,其他方面人士知道的很少。一方面,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对专业甚至冷门;另一方面,我们的宣传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公众除了不了解,有很多人还认为“捐骨髓”非常痛苦,会影响身体健康。事实上,类似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中华骨髓库起步晚,库存资料少,导致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率低。我国每年有400多万患者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仅就白血病而言,全国每年新增4万余人,每年有3万多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疗而失去宝贵的生命。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与全社会的需求相比,这个差距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宣传不力,以及观念相对落后,法律和制度保障不足。 因此,这就非常需要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解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必要的担心。在有些城市,捐献者会通过媒体亲自谈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在捐献时自身有什么样的反应,对身体有没有伤害,有没有其他后遗症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为公众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但为大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而且给潜在捐献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比起其他的宣传方法,这种现身说法效果显著,公众也普遍能够接受。 经过社会各界持续努力,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社会环境在不断改善,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在不断完善,与捐献相关的宣传动员工作,也应该紧锣密鼓地跟上。让更多捐献者现身说法,澄清糊涂甚至错误的观念,动员广大的爱心人士积极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行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