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炜炜 庞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自2012年以来,宁波围绕“组织领导优、民生服务优、环境秩序优、文化活动优、道德风尚优、居民满意度高”六大目标,多项举措助力社区治理。下一步,要立足标准再高一点、工作再细一点的原则,在坚持高标准的基础上协同推进,利用数字化技术,致力于社区治理长效化、常态化、法治化,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一、职权统一协同化 首先,成立牵头部门。由民政部门牵头,成立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镇乡(街道)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规划,多部门联动综合执法,切实落实执法责任主体,做到便民利民。其次,建立“三建联动”机制。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社会建设、城市建管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再次,构建四级三角自治梯队。以小区微治理为切入点,建立网格员、红管家、区长、楼道长四级立体三角自治服务团队,化被动为主动,从楼道的“点”,到区苑的“线”,再到社区的“面”,通过点线面结合,打通与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推动让社区治理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从“社区管治”到“社区善治”的转变。最后,加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与居民的良性互动。实行居委会错时上班制。居委会上班时间与居民上班时间适当错时,确保居民下班后、周末、节假日可到居委会办成事。在民政部门、镇乡(街道)以及居委会的指导与帮助下,实现业主委员会在小区的全覆盖,逐步实现业主委员会的正常运转,从而实现业主自治。 二、管理体制长效化 一是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会议。按照“商以求同,协以事成”的原则,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议事会议,对阶段性社区治理的工作重点及时进行研究和部署,充分讨论和专题研究居民亟须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社区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二是要建立《社区治理情况监督检查通报制度》。对市、区县(市)、镇乡(街道)等有关社区治理的日常管理情况,每月组织专门力量采取随机抽查方式进行综合性的检查通报,可采用红黑榜制度。三是建立《社区治理工作社会满意度调查制度》。通过各种渠道,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访问和随机访问等方式,进行综合性的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三、志愿服务常态化 一是可以采用政府牵头指导,专业团队管理,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受益的运营模式,综合运用政策指导、人才培养、项目资助、示范引领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同时,政府部门应向志愿者服务组织开放更多公共资源,提供服务场所,鼓励支持志愿者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到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二是确立街道为牵头部门,设立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在社区全面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实现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服务管理全覆盖。 四、社区网格员专职化 首先,专职网格员可以根据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由区进行招聘,统一管理、考核,居委会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居委会对网格员只有使用权,对其工作进行评价,但无权考核、解聘,避免兼职网格员不敢自曝“家丑”的尴尬。其次,专职网格员每天走访辖区住户、商户,将社区的具体情况上报区和街道。碰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报告街道或区政府协调解决。再次,专职网格员的招聘可以视情况优先考虑下岗职工、低保户、城乡接合部拆迁安置的农民等,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青岛市建立实施的专职网格员制度作用已日益显现。 五、管理创新化 首先,以小区为单位,实施“区长制”管理,有效整合了小区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对物业公司服务质量和业委会财务方面进行监督,撬动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力量,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共同助力小区的治理与发展。其次,发挥数字化的应有作用。组织开展主城区数字化所需基础数据的普查。将数据资料归类整理后建立专用数据库,为数字化城管信息网络运用奠定基础。如通过在小区每个楼道、每户家庭门口贴上公安部门的APP二维码门牌,让公安部门能对小区的人口、装修、房屋出租等情况进行实时掌握。 六、管理规范化 首先,细化管理标准。要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社区事务琐碎复杂,如果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往往无从下手。其次,明确管理主体。日常管理量化首先由街道负责,再层层往上。同时,在量化的过程中视情况还可以借助第三方。最后,重视管理结果。一方面可以采用红黑榜,向社会、媒体公布;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可以从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对优秀社区进行奖励。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