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性看待“神童”新闻

朱晨凯

    

    

    朱晨凯

    

    这几天关于“神童”的新闻,不仅上了微博热搜,也成了微信群和朋友圈的热点。前有昆明一小学生仅用了四五天时间从“学术小白”迅速成长为“掌握基因表达技术”的学术大V,结果被曝造假;后有慈溪女中学生一天能写2000首诗,结果被曝有卖自家产品的嫌疑。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毕竟不是当事人,无法知道这些“神童”背后其父母真实的苦乐,也无法准确预测“神童”未来的发展和成就。但“神童”的新闻总是那么抓人眼球,容易在一些家长心中激起涟漪和对自己孩子的“培养冲动”,导致一些拔苗助长的行为发生。就此来说,面对“神童”新闻,做个理性的旁观者,无疑是可取的态度。

    家有同龄娃的家长,看到一天能写2000首诗的孩子,第一反应确实会很惊讶,但理性点看,这和“神童”毫无关系,也完全没有效仿的必要。要知道,创作数量多并非“神”的体现,“神”应更多地体现在作品质量上。仅从数量看,流传下来的唐诗宋词,“神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赶超,但这些流传下来的作品,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境,离不开作者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和深刻思考。如果脱离了这些积累,训练出一天能写2000首诗的能力,或许一时能博人眼球,冠以“神童”之衔,但其累积起来的负面效应总有一天会显现。

    古今中外不乏早慧者,但毕竟是人群中的极少数,他们背后的培养途径,也并非完全科学合理、适合自身的。在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国内外采取的多是阶梯性的教育模式,针对儿童生理心理的不同发育阶段,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大量实践证明,这也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模式,偏离了这一轨道,成功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但失败的可能性或许更高——“神童”的负面新闻并非个例。孩子的成长没有重来二字,认识到这一点,结合自身实际,再回头看“神童”,就会多一份平常心和实事求是,少一些冒进。

    能成人中龙凤,固然吸引人,但人中龙凤先应是符合成长规律的正常“人”,孩子才能如有“神”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能,做最好的自己。值得一提的是,从大量网友和家长对这些“神童”新闻所持态度可以看出,已经鲜有羡慕,很多表示质疑或干脆一笑而过。可以预见,如果越来越多人秉持理性心态,有着科学判断,一些哗众取宠的“神童”热就会失去市场,不再成为新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