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科研人员出走多问几个为什么

毛建国

    

    

    毛建国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这引发热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回应称,“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一事,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7月16日《新京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两者叠加到一起,是人们关注这起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这些年来,围绕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拿出了真金白银,从各个层面去激励去扶持去保护。但从概念走向观念,从宏观走向微观,真的完全解决体制和机制、生态和状态的问题了吗?答案恐怕是沉重的。

    针对这件事,有人想到了科研环境和单位生态问题。这一事件浮出水面,是最近的事,但在此前,网上就有一些议论。比如,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如何评价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改革举措”的讨论。多位用户表示新上任的领导“大刀阔斧改革”,“不是想着法子服务科研人员,而是制定各种匪夷所思的措施阻碍科学发展,比如扣项目经费20%,比如所长只有1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出审批权”,等等。当然,这未必就是事实,或许只是一面之词,但依然值得思考,到底如何才能留住人、用好人。

    经常听到有人感慨,科研不容易,搞科研的人不容易。这不仅是因为取得一项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坐好多年冷板凳,需要越过无数的山峰;还因为,科研人员也有七情六欲,也要面临生活的压力,他们还会受到基层生态的影响,有时得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扰。

    单讲一点,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释放人的潜能,应一切围绕科研转。但现在有的单位,打着改革的旗帜,给科研人员制造各种障碍,有的还用各种“绳索”绑住科研人员手脚。而行政机构和后勤部门,本来应该是为科研服务的,但在很多单位,科研人员成了典型的弱势群体,经常得看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的脸色。很多科研人员,不怕工作辛苦,不惧岗位寂寞,有的甚至完全想开了,也不在乎受到冷落,只想干自己的事。但在一些时候,就连“做好自己”也难,各种各样的材料报表,错综复杂的关系背景,明里暗里的人事争斗,一股脑扑过来,让人无所适从。

    90余名科研人员人员集体出走,绝不是什么小事。哪怕最终事实如该院所称属于“正常流动”,但从保护科研人员积极性、更好推进科技创新角度出发,也要对科研人员出走多问几个为什么。科研人员集体出走的情况可能不多,但在很多单位,因为干得不开心而想走的人恐怕不少。这是一个需要大干实干的时代,不仅是科技人员,所有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都应该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