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海宾馆的后厨里,分类垃圾盒被摆上“台面”。 (张凯凯 崔宁 摄) |
本报讯(记者张凯凯 通讯员崔宁 郑水萍)“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但用着用着就发现,多一个盒子反而更方便了。”昨天一大早,海曙区云海宾馆的后厨就已经忙碌起来,切片主厨何峰站在切菜桌前手起刀落,处理食材动作麻利。与以往不同的是,处理所剩的垃圾并没有扔入地上的垃圾桶内,而是被分类丢进了桌面上黑、绿两色的不锈钢盒子里。 云海宾馆总经理助理邬晓伟告诉记者,除餐桌外,后厨也是酒店内垃圾大量产生的地方。此前,云海宾馆后厨一直采用“先扔后分”的模式,但这样不仅费时费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令酒店颇为困扰。“因此,我们在做好从业人员培训、完善分类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在摸索垃圾分类的巧办法。”邬晓伟说。 经过观察,邬晓伟发现,切片厨师在处理食材时,习惯于边处理边将剩余材料丢进桌旁的垃圾桶,若能在此时就着手分类投放,这道源头分类难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于是,他当即购买了10多个抽屉大小的不锈钢盒子,并贴上了标有“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的黑、绿色贴纸,两两搭档放在每一个砧板前。 “说实话,刚开始推行这项措施时,大厨们还不太习惯。毕竟大家都在厨房干了那么多年,顺手丢弃的习惯没有那么容易改正。但一段时间后,分类成效就显现出来了。”何峰告诉记者,一来,干活时顺带把分类工作完成,也能免去后续弯腰从垃圾桶里淘垃圾的情况;二来,这些不锈钢盒子放在台面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大家互相看一眼就一目了然了。 目前,这些放上“台面”的分类“垃圾盒”已经成为云海宾馆后厨里的“新时尚”。这十来个并不显眼的不锈钢盒子综合投入成本不过百来元。“投入少,产生的效果好,这才是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源头提质的好抓手。”邬晓伟表示,云海宾馆还会每日定时对分类盒进行清洗,确保干净卫生。 “从细节着手创新方式,花小钱办大事,云海宾馆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我们也鼓励企业单位、个人都能够积极探索,分享推进垃圾分类的新做法、好做法,为垃圾分类加速推进贡献智慧力量。”海曙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