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四明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所热爱的音乐时代”

陈峰

沈炜 摄
马莎(中)与“水木年华”在首届东钱湖国际湖畔音乐节上
苏斌在活动中一展歌喉
陈锋深情演唱张国荣歌曲

    

    陈 峰

    

    7月18日,在宁波东鼓道商业街,一场以音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人们停下脚步,观看、欣赏一张张装帧精美的唱片海报,还有上世纪的唱机、录音机、黑胶、碟片、磁带等跟音乐有关的老物件。现场有人弹琴,有人唱歌,还有小女孩跳舞,掌声从各个角落响起。这场由宁波留声岁月黑胶俱乐部联合多家音乐文化机构发起的音乐活动为宁波增添了文化气息。

    以后这里将成为中老年人怀旧的港湾,年轻人打卡的潮地。如乐迷所言:聆听地铁站里一个音符,遇见人生旅途中另外一个你。

    

    

    马莎:能叫醒我的,只有音乐和梦想

    

    

    

    

    2019年的最后一天,在宁波市图书馆的永丰馆举行了一场由宁波FM986和宁波留声岁月黑胶俱乐部共同举办的音乐分享会,吸引了圈内很多乐迷参加。宁波FM986的资深音乐主持马莎,带领众多乐迷坐着时光列车,从黑胶唱片到磁带到CD到MP3到流媒体,从唱机到录音机到walkman到CD机到VCD机到MP3到手机,感受着音乐载体和听歌载体的变迁。

    马莎出生在音乐世家,父母是毕业于音乐系的音乐教师,手风琴、笛子、二胡信手拈来,乐声、歌声盈室,《我为祖国献石油》《大海啊故乡》《洪湖水浪打浪》,马莎和姐姐每天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正因为有家庭的熏陶,马莎从小就是班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后来在宁波师范和杭州师范学院音乐系读书时,她是活跃的文艺部长。

    1999年,马莎毕业后继承父母衣钵成了一名音乐教师。在一次教师技能比赛中,当时的宁波交通音乐频道总监辛雪莉是评委,马莎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姑娘不做主播可惜了。机缘巧合,2002年,马莎来到了宁波交通音乐频道。当时是广播的黄金时期,互联网尚未兴盛,新歌只在电台上推出,人们守着电台听歌是常事。一档节目结束,一麻袋一麻袋的信从天南地北飞到电台。要是在新华书店举办一场歌星见面会,必然会围得水泄不通。

    经过18年的历练,马莎主持并策划过的音乐节目有《最美汽车CD》《爱上Music》《古典调频》等,无论是华语流行还是古典音乐,她都有独到的见解。采访过的明星好似一串耀眼的“项链”,郎朗、谷建芬、戴玉强、吴碧霞、陈宏宽、刘卓辉、胡德夫、薛之谦、好妹妹组合、小河、叶佳修、何润东、顾忠山、顺子……

    做明星访谈,就是把聊天变成工作。有一次,宁波某琴行邀请郎朗过来,与琴童大师班交流,马莎担任活动主持人;2007年6月,宁波音乐厅举办《陈宏宽钢琴演奏会》,马莎做完访谈后,邀请陈宏宽跟宁波的发烧友见面切磋;2018年9月,胡德夫来宁波宣传《时光洄游》,宁波FM986邀请他到直播间做访问。这位上过央视《朗读者》,影响罗大佑、李宗盛、齐豫等人的台湾著名音乐人,当他现身电台时,满身的沧桑感和艺术细胞,吸引了导播间里里外外的工作人员,大家围着他,争相合影。

    马莎爱这份工作,从小,马莎的生活都围绕着音乐,学手风琴、钢琴,从音乐教师转身成为电台主播,一切顺理成章。因为主持《古典调频》,她结识了本地古典音乐的乐迷,与贺秋帆、戚缪笛、洛奇、清竹、鳟鱼、茗蝉、衣刀等人成了好友,他们都是宁波烧友会的成员。她说,“选择广播是一种缘份,我也庆幸当时自己会有这个选择的机会。我热爱这份职业,喜欢在话筒这头说话给大家听,也喜欢把好听的音乐推荐给大家。”

    热爱马莎的听友们自称是“爱马仕”。经常会有人告诉马莎,为了听她的节目干脆把车停在路边,听完再走。的确,马莎有一副老天爷赏饭吃的好嗓子,声音如“小雨润如酥”,江南女子的温婉和清丽都在她的声音里。

    2005年前后,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电台人不得不走出神秘的“盒子”,做起了既有声音又有画面的直播。时至今日,在抖音等各大平台,直播不再是特定行业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

    2019年,作为资深音乐主持的马莎,怀念曾经的年代,于是策划了“复兴电台”项目。这是一次致敬,是一代人对电台音乐的情怀;这也是一次复兴,把辉煌的过去展现在年轻人眼前。马莎自觉担负起复兴音乐的文化使命,走进高校,走向学生,让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传播经典的流行歌曲。

    

    苏斌:

    发烧友的耳朵,只能是暂时满足

    

    

    

    

    2007年的某天,苏斌逛淘宝买黑胶唱片,跟店主阿毛旺旺聊天后,获知店主住在宁波江东,苏斌开车迫不及待地去了他家。

    阿毛领着苏斌走进房间,客厅里竖着六只大书柜。只见阿毛“哗”地打开书柜,原来书柜里每一层都放着黑胶,密密麻麻。苏斌傻成一根柱子杵在那里,有很多话想问,却一时都压在舌底。眼睛疯狂地扫向黑胶,张国荣的这张不错,这张也不错,哦,黄家驹的这张好,这张更好……那一次,苏斌买了7000多元的黑胶唱片,价格从20多元到200多元不等。在阿毛家,苏斌见到了很多的LP唱片、LD唱片,还有CD、磁带和香港TVB连续剧的原版VCD。阿毛跟苏斌说,“别的买家都是挑上一大堆,最后成交也就几张,你是个爽快人。”几天后,苏斌又来到阿毛家,买走了6000多元的黑胶唱片。当苏斌第三次来到阿毛家时,阿毛说,剩下的黑胶唱片,要自己玩了,不卖了。苏斌说:“我家里的书柜还没填满,你再卖我一些吧。”

    阿毛把苏斌带到住在东湖花园的朋友沈炜家,阿毛的黑胶就是从沈炜手上买的。沈炜是资深乐迷,他领着苏斌走到楼下的车库。门一打开,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再次袭来,沈炜家的黑胶比阿毛家的还要多。沈炜指着黑胶跟苏斌说,“我现在听古典音乐,这些港台流行音乐的黑胶唱片,你要的话打包带走吧。”苏斌等的就是这句话,陈百强、林子祥、李克勤等歌星的黑胶都归他了,这可是第一等喜事。

    很快,苏斌的书架填满了黑胶,这定制书架的尺寸像是冥冥中注定一样,一边正好安放VCD、CD和磁带,另一边刚好能安放黑胶唱片。

    苏斌对音乐的痴迷要从1991年说起,那时他13岁,就读于浙江少年美术学院,住在姑姑家。姑姑是位音乐教师,表哥刚结婚,表嫂是流行歌迷,最爱香港歌手黄家驹。家里有一台LD播放机,电视屏幕超大,整天播放“黄家驹19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LD唱片和CD碟片在当时是贵重物品,少年苏斌摸也不敢摸。但跟着唱片,他学会了哼唱粤语歌。

    1999年,苏斌21岁,在打拼事业之余,迷上了港剧。在网上追TVB的《创世纪》,总是缓冲、停顿,干扰了看剧的兴致,于是苏斌萌发了买VCD的念头。苏斌来到曙光路的一家音像制品店,买到了中凯正版VCD。还看到了张学友和张国荣等人的CD碟片,当年在表哥家的一幕涌上心头。逛音像店渐渐成了他的生活习惯,每次他都会带几张回家。2002年,得知宁波新华书店二楼有专门的进口CD区域,分港台和古典两个部分,苏斌经常流连在港台区域,挑选自己钟爱的碟片。再后来,知道了镇明路有一家原版CD店,那里的碟片更多。几年后,苏斌手上的碟片、磁带渐成气候。

    现在,他家的书架两面都装满了,感觉自己就像一名超级大富翁。成了发烧友后,家里每天都有音乐爱好者来喝茶聊天、听音乐。有一天,苏斌发现在宁波发烧友论坛有人出一台功放,他很感兴趣,因为家里的功放早已满足不了他的耳朵。每次交易都是一次结交朋友的机会,这次也不例外,交易完成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发烧友的日常是不停地折腾、不停地置换。音响不一样,听黑胶的感觉又会不一样。有了功放,又嫌喇叭不行,苏斌从网上订了一台丹拿喇叭,半个月后到货。等货的日子,就像等待心上人一样,急不可耐。

    有了面包,还要有水。东方热线、中国宁波网开辟了留声岁月的音乐板块,那里是乐迷之家。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苏斌家已经满足不了乐迷们的耳朵,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听音室,而网上交流总不如面对面来得痛快。

    2012年,苏斌在时代金茂商务楼租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写字间,那些音响设备、黑胶、碟片,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他和沈炜一起共同创办了“宁波音乐音响爱好者俱乐部”,乐迷的队伍不断扩大。

    发烧友的耳朵只能是暂时满足,不会永远满足。2015年,俱乐部搬进恒茂广场,改名为“宁波留声岁月黑胶俱乐部”,有三间房间,一间听音室,一间用来喝茶,一间展示海报。俱乐部继成立荣迷会后又成立了邓丽君歌迷会。苏斌的朋友更多了,乐迷们纷纷来到听音室,感受不一样的音乐氛围,赞叹乐无止境。

    

    陈锋:

    以乐会友,是乐迷们的生活方式

    

    

    

    

    每次看到陈锋,眼前总会一亮。比如,他穿一件暗红色的衬衫,衬衫后面却设计了一枚扣子,不经意间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时尚。

    2019年年底,宁波留声岁月黑胶俱乐部和城门口艺术空间共同发起了一场LD镭射经典卡拉OK歌会。当我看到陈锋拿起话筒,演唱张国荣的《风继续吹》时,对他的了解一下子通透了——他是“哥哥迷”,举手投足间流露的是港味,对,就是港味。

    1982年,陈锋的父亲托人凭票从宁波第三百货商店请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一台香港产康艺8080录音机。父亲爱听邓丽君的歌,买不到磁带怎么办?拷贝在TDK空白带上,照样听得津津有味。1987年的春晚,费翔火了,《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唱得国人热血澎湃。还在读书的陈锋拿着压岁钱闯进西门口百货商店的磁带专柜,买了一盒费翔专集,那是他拥有的第一盒磁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省吃俭用攒零花钱买磁带成了他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初,他在中山西路的紫石音像店买到了陈百强、童安格、谭咏麟、张立基等歌星的磁带,是国内引进的原版磁带,价格20元。在此期间,他又发现了张国荣的磁带,觉得他唱得好,又有国际范,成了购买首选。

    1992年,陈锋在柳庄宾馆工作,宾馆的咖啡厅能唱卡拉OK,特别红火。一桌人坐在一起,轮着唱,三元唱一支歌。两台LD镭射机同时工作,一首结束,另一首续上。1993年,宁波举行首届歌星龙虎榜排行大赛,选出的十大歌手在金龙饭店驻唱,陈锋经常跑到那里的演艺吧去听歌,也结识了其中几位。这些歌手也会跑到柳庄宾馆来唱卡拉OK,大家以歌会友。要想生意好,必须有与时俱进的OK带,于是饭店总经理叫陈锋去广东进货。

    这是陈锋第一次坐飞机,到了番禺电器城,面对这么大的市场,一时惊呆了。他先挑了一些港台歌手的OK带,价值200多元。随即发现了一张张国荣的1989告别演唱会的卡拉OK版LD,时价700多元。当时人们的工资普遍不高,陈锋觉得进货回去有可能遭总经理的反对,心里又实在舍不下,思虑再三,还是进回去。这张唱片展现了张国荣的绝代风姿,深受宁波歌迷的欢迎,饭店总经理一个劲夸陈锋的眼光独到。

    2000年11月15日,张国荣在宁波举办热情世界巡回演唱会。陈锋去了现场,幸遇一位武警朋友在维持秩序,朋友把他拉到内场,那天下着雨,见到偶像的激动心情盖过了雨势。这是他人生中难得的一次体验。

    2004年,陈锋偶尔逛淘宝,翻到了黑胶唱片,顿时吸引了他。黑胶大气,里面还有海报,一张张大照片看着真过瘾。谭咏麟的黑胶唱片20多元一张,张国荣的100多元,而邓丽君的要200多元,陈锋都买了一些。2010年他去上海,无意间走进了虬江路的二手市场,花200元买了一台二手黑胶唱机。之前买黑胶是为了摆着看,自从有了这台唱机,算是正式开启了他的黑胶音乐之路。

    以乐会友,是乐迷们的生活方式。2009年,陈锋在天一广场认识了毛翼彪,毛翼彪是宁波荣迷会的第一任会长,两人成为好友,之后又认识了苏斌、沈炜等人。很快,宁波留声岁月黑胶俱乐部联合宁波FM986电台举办了纪念张国荣专场分享会,推广到宁波大学、浙江纺织职业服装学院等高校,还在三联书店用LD播放、分享张国荣的电影。陈锋和朋友们一起,沉迷于黑胶文化中,乐此不疲。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