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教育·高招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工程学院: 靠智力提供支持 用科技赋能地方

黄朝涨

    

    

    

    一所高校一座城。宁波工程学院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培养6万余名毕业生,60%的宁工学子扎根甬城,他们已然成为服务港城经济的“金名片”。在浙江省教育厅教育质量评价中,宁工2019年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省本科高校第五、宁波市第一,连续3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用人单位满意度从2015年第20位提升到2019年第7位。

    

    产学研融合贯通,应用人才培养土沃苗壮

    

    

    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城市交通实验室妙手治堵有良方。

    东部新城是宁波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的新中心,上下班早晚高峰时一度堵得水泄不通,寸步难移。宁波市治堵办主动找到实验室,寻求科学有效的“治堵药方”。交通工程专业郝海明老师带领交通系课题组12名成员,从2019年1月至7月,历时半年,对周边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借助手机实时信号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出了一剂良方:轨道交通一号线设立多条免费接驳公交线路、增加3条定制公交线路、精细化交通信号组织、优化单行线、错峰通行、扩充路网通行能力。方案实施3个月后,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民众数量增长了3倍,高峰期道路交通拥堵指数下降明显,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妙手治堵声名远播。海南省交警总队和琼海市公安局不远千里来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助力海南省交通组织规划“打通任督二脉”,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交通优化方案“梳理经脉”。

    “治得了地上跑的,也能管得了天上飞的。”电信学院嵌入式电子创新实验室学子共同参与的研发引力波探测器“天格”已成功进入轨道,而探测器的研发仍在持续中,“计划在2020年要初步完成3颗。”团队成员俞建东介绍说。引力波的探测是当前天文学、物理学研究中最前沿的领域,对人类探索宇宙起源、发展及认知自我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同样由俞建东、车岳鹏共同参

    

    与的空间项目“极光计划”,其成果还被《自然》子刊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论文报道了“极光计划”的最新成果:“极光计划”配备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在卫星上经过1年的观测,探测到来自蟹状星云及脉冲星的软X射线偏振信号,并首次发现了脉冲星自转突变和恢复过程中X射线偏振信号的变化。这一探测结果标志着,由于技术困难停滞了40多年的天文软X射线偏振探测窗口重新开启。

    仅2018年到现在,电信学院就已投入1600多万元用于电信与电气工程中心建设。教师科研团队吸收大量学生参与,这种研究生式的培养方法,是形成学生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的灵丹妙药。除此之外,工程学院目前还建有建筑与交通、材料与化工、机械与汽车、现代物流、大数据六大工程中心,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科研育人,成为培养“适用人才、通用人才、顶用人才”的一大“黑土地”。

    

    创办联合研究院,地方发展增添新动能

    

    

    学校目前联合7家研究院,用联合的方式积聚众智,使科研能力的提高水到渠成,自然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智囊团。在与宁波迦南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四表集抄实时系统”中,电信学院的科研团队将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技术应用于无人值守的抄表系统中,产品开发完成的1年多时间里,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500万元,占企业产值贡献率的20%,市场份额 的18.7%,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杭州湾汽车学院执行院长陈晓平长期从事机械创新设计等领域的研究。这天,象山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来电,为宁波运生工贸公司碰到的技术问题寻求帮助。很快,陈晓平应邀到企业调研,提出利用有限元分析及应用解决企业管路件生产设备问题的建议。企业对这种直观的仿真模拟非常认可,双方当场就敲定了签约事宜。项目签约后,陈晓平多次带领团队前往,改进企业技术状况。2019年1月,双方就汽车管路件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达成合作,还申请了象山县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业实践点落户。

    继象山后,宁工又建立了三门、奉化2个县域实体研究院,以及临空经济研究院、中乌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如今,宁工70%的横向课题来自宁波、转化在宁波,为区域发展创造了丰富的创新成果。

    去年3月,宁波工程学院汽车技术研发公共平台——杭州湾汽车研究院正式启用,成为杭州湾汽车学院的重要支撑。学院源源不断地为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输送人才,去年的毕业生每4人中就有1人留在杭州湾新区工作。

    今年4月,宁波工程学院牵手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推动市政府投入4.5亿元建设的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学院、清水湾智能产业园“两院一园”项目已全部启动,为培养新工科教育改革领域的“模范生”打造全新阵地。

    (黄朝涨) 

    图片由宁波工程学院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