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7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海葛家艺术振兴乡村模式 将移植到晴隆

孙吉晶

    

    

    

    本报讯(记者孙吉晶 实习生方容儿 宁海县委报道组蒋攀)昨天下午,宁海大佳何镇葛家村文化礼堂座无虚席,同走艺术振兴乡村路宁海葛家—晴隆定汪师徒结对仪式在这里举行,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去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带领团队在葛家村开展“艺术家驻村”试验。艺术与乡土的碰撞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经过5个月的改造,葛家村这一原本偏僻的小山村一跃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网红村”,并涌现出了上百名乡建艺术家。

    葛家村的成功蜕变引起了宁海结对帮扶的贵州晴隆县相关部门的关注。上周五,在晴隆光照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李荣芬的带领下,7名来自定汪村的村民来宁海“取经”。

    定汪村是距离晴隆县城约16公里的一个小村庄,全村99%的人是布依族。“这几年,村民靠种植韭菜和花椒赚了钱,全村马上就可以脱贫了!”李荣芬笑着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结对仪式上,身着大襟短衣的定汪村村民罗云格外引人注目。在为期一周的“实习”中,他被分配到葛家村艺术振兴的其中一个小组,参与乡村改造、建设。罗云告诉记者,定汪村自然资源丰富,男人会做木工、造房子,女人则擅长织布、刺绣。他对乡村改造充满信心。

    在丛志强看来,目前很多乡村振兴项目存在村民参与度低、村庄规划设计雷同等弊端。结合各地民俗风情,因地制宜,艺术振兴乡村才有活力和生机。“‘葛家模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村庄借鉴。”他说。

    大佳何镇党委书记李文斌表示,下个月,葛家村将派出10多名乡建艺术家,和丛老师一起前往定汪村,指导帮助当地村民投身村庄改建,共圆艺术振兴乡村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