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岩平 前些天,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正式发布,宁波以总分79分的成绩位列综合评价第十名。前九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南京、杭州、成都和天津。报告显示,与2018年相比,宁波的排名提高了10个位次。 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就是资源流动的洼地、价值实现的高地,能够在城市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年来,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但与先进城市、先发区域相比,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今年我市两会期间,就有代表、委员提出,影响我市营商环境提升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从政务服务环境看,企业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高预期和实际推进之间存在落差,部门之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有市场主体反映,有的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存在短板,见笑脸容易、见效率有点难。从涉企政策兑现落地看,涉企政策虽多,但部分政策之间缺乏统筹协调性,有些政策短期内更迭频繁,难以稳定企业的发展预期;同时,对政策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许多中小微企业感知不到,更享受不到政策红利。 “不需要政府的时候,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就在身边”。每当人们谈起深圳的营商环境时,这句话总是被频频提及。从根本上讲,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就企业而言,营商环境是生存发展的土壤;对城市而言,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和提升竞争力。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营商环境怎么优化,解决企业遇到的难点、痛点是方向。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近日,《宁波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方案》从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企业办事“五减”改革、优化商务环境、优化法治环境、优化社会环境5大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举措100项任务清单,以促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来说,重中之重就是要把市场主体的需求作为攻坚破难的方向。一方面,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做到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加快实现“事项通”“流程通”“数据通”“业务通”,坚决拆除各种“弹簧门”“玻璃门”,让各类市场主体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就能办好事情。另一方面,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通过公平的政策、开放的意识、高效的作风、平等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企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和创新发展打开市场空间、激发内在活力。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考验的是作风、检验的是能力、体现的是水平。作为市场裁判员的各级职能部门,要把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主动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敢于破除利益藩篱,善于打破坛坛罐罐,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实现《方案》提出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