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良 吴珍波 基层是国家的根基,基层的和谐与稳定直接关系着国家发展进步与人民安宁幸福。宁波在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切实将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夯实宁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解决基层社会矛盾,政治是引领,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自治是目标,智治是支撑。只有坚持“五治”联动,才能形成矛盾化解的整体合力,协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助推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 一、坚持政治引领,凝聚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合力 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是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要构建稳固的以党建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治理合力,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网格党建”以推动社会治理向末端延伸,使基层党组织成为防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阵地;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预防和减少矛盾产生;要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健全完善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把方向、作决策、统资源、强服务的制度机制,将党组织有机嵌入基层组织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凝聚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合力。 二、夯实德治基础,形成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内生动力 德治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传统,道德教化既治心又治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要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好社会、学校、单位、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积极构建社会道德建设奖善惩恶的良性社会机制,培养崇德向善的良好品质,让有德者有更多获得感;要大力弘扬“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社会风尚,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宁波人等评选活动;要注重以文养德,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四知”宁波精神,深化推进各种行之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建设利用好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等阵地,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道德要求融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单位守则等,引导约束群众的道德行为,为矛盾预防提供基础的制度保障。 三、强化法治保障,增强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定力 运用法治推动基层社会矛盾化解,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要深化普法宣传教育确立公民的法律信仰,形成尊崇法律的价值取向,提升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及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形成社会法治的丰沃文化土壤;领导干部必须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矛盾,知难而进,破解当前社会治理中特别是涉及民生领域的一系列难题;要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制定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所需的地方性法规;要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便捷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完善人民调解网络,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基层自治,激发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活力 当前多数基层矛盾纠纷,其本质皆属人民内部矛盾,而民主的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推进基层自治,推动群众依法解决自身问题,既能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也能更好激发基层活力,实现源头治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要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全科网格”建设,加强网格化管理,不断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和资源双下沉,通过权责与资源、力量的同向流动,解决基层“权小、责大、事多”等问题,充分保障基层自主权与话语权;要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方式途径,总结推广居民会议、恳谈协商、监督听证、民情沟通日、村民说事等民主自治形式,畅通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努力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要扎实开展以居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的民主监督实践,进一步推行“小微权力清单”,有效防范基层“微腐败”;要充分发挥好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的作用,不断深化扩大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重要协助力量。 五、增强智治支撑,提升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能力 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入市域社会治理,使之成为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支撑,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精准化的重要实践。 要统筹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和“一中心四平台”建设,依托市大数据中心,全力打造基层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系统,通过对全市各网格内治理情况的实时掌控、智能感知,以及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数据的深入分析,从而实现对基层矛盾纠纷的精准预判和及时化解;要建设利用好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基层矛盾纠纷的低成本、高效率化解;要加快网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善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用智能化有效提升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基地、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