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家良在创作中 |
|
章家良为福建省建瓯市创作的大型历史人物故事画(受访者供图) |
杨小娣 朴实纯粹和草根智慧,是章家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他就像一股清流在乡间潺潺流淌,滋润着一方山水村落。 章家良是宁海前童岭根村人,出生于1963年,早年画连环画在宁海乡间十分有名。连环画在民间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在那个文化娱乐极度贫乏的时代,连环画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不过,章家良会的“绝活”可不仅仅连环画,他对工艺美术、国画、书法等,都有一定造诣与研究。这些艺术特长,有天分和遗传因素,更与后天的勤学苦练分不开。 章家良学书画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其父写得一手好书法,家中收藏有潘天寿的《牛》《松树》和吴慈寿的《钓鱼》等名家字画。上小学时,章家良就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以《芥子园画谱》为模板,以写书法的笔法去画画,遵守中国画“强其骨”的线条基本要求。高中时,郑国宁校长特意登门对他父亲说:“家良这孩子是个学画画的料,可学校没有专业美术老师,应该到外面找个好老师来教。”父亲便想到了当时颇有名气的柴时道先生,委托郑校长带去。 柴先生和蔼可亲,令章家良感动的是,柴先生没有把他看作乡下的穷孩子,一番小小考量后,即收他为学生。从那天开始,章家良就把柴先生当作父亲一样来敬重,专心致志地跟他学画。柴先生不仅教章家良绘画技巧,随着学画逐步深入,还教他绘画理论、传统技法。柴先生说,学中国画要懂得六法论,要掌握“六要六长”的画技。如画素描,要用到密集的线条,所以要学好短、齐、快的方法,掌握上与下、明与暗的关系,线条连接不能有断裂,要形成一根线。如画人物,要掌握对象的内在结构,有真情实感,才能把人的动态、神态画得逼真,惟妙惟肖。如画石头,握笔要掌握劈斧皴、马牙皴、牛毛皴等前人总结出来的画法,并且要做到石分三面…… 柴先生教章家良画画的同时,还教他学书法、学作诗、学刻章。柴先生说,一个出色的画家,诗书画印缺一不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中国画的最高要求。后来,章家良学会了先吟诗再创意构图再作书画。最让章家良铭感的是,学画三年,柴先生不仅分文未取,无私地培养他,还帮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凝结着师生情谊。柴先生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章家良后来的为人处世。 1981年,章家良高中毕业,在柴先生处学画三年也结业了。本想报考浙江美术学院,当时正值部队征兵之际,听说章家良会画画,部队领导争着要人。章家良的身体检查结果很好,又有高中学历,就去了南京军区,从事警卫、宣传等工作,还干过陆军中的水兵。参军之前,他向柴先生道别。柴先生很高兴,当即画了一幅《奔马图》,并勉励他在部队好好工作、努力画画。柴先生的话,章家良一直记着,在部队的6年时间里,他从未放下过自己的画笔,并因此获得了许多成绩。 因为宣传方面的特长,章家良从团里调到了师里,继续从事宣传、画画等工作。在南京,他接触了一些金陵画家,比如画花鸟画的陈大羽。后来又认识了山水画派泰斗钱松嵒,受其影响很大,业余时间跟着学了六年。章家良深受钱老师喜欢,也被钱老师戏称为“警卫员”。章家良曾经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临摹潘天寿的画,钱老师告诉他,学画要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学潘天寿很好,但也不能迷失自己,要保持自我的清醒。 1986年复员回家后,章家良继续拿起画笔作画,并成为中华章氏书画院画师。为了谋生,他先当过三年中学美术老师,他的教学一如自己画画般认真、严格,所以他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升学率很高。他也从事过工艺美术工作,时间长达16年,做的是彩绘描金等工艺。彩绘描金历史悠久,是我国漆饰中的一项传统工艺技术,可以把家具器物修饰得富丽堂皇。章家良在童小海、童时化等老师傅的传授下,不断学习、探索、实践,进步很快。1995年,中国美术学院童中焘先生和九年制美术教材总编徐英槐曾二度来宁海指导,观摩了章家良的古代仕女绘制工艺,十分认可彩绘描金这个传统工艺的难度和特色。章家良也力求打破传统对称式构图,努力尝试灵活多变的题材,他醉心于山水、人物、花卉等,以金代墨,让彩绘描金这门古老的工艺焕发生机。他的彩绘作品散见于各地古戏台、祠堂,新昌大佛寺壁画、宁海霞客居进门壁画等也出自他的手笔,他还创作了章仔均连环壁画、《清明上河图》等大型繁复的彩绘描金…… 不管在生活的河流里如何飘荡,章家良从来没有忘记心中的那个清澈的梦——对绘画艺术的不断追求与精进。他认为绘画不能太考虑名利,心思不够纯粹就画不好。 章家良的国画山水入选过中国书画精品展,经常去江苏、安徽、甘肃、台湾等地交流;他既去庵堂庙宇画壁画,也承接过省级政府出资的大型人物故事创作;他潜心作画,静心种菜筑篱。既能随俗,又能离俗。清澈、明净,不夹泥沙,这就是章家良的为人与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