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夫妻痴心不改传承四明南词

陈祥源(左)陈雪芸夫妻。
(陈朝霞 陈家顺 摄)
四明南词演出剧照 (资料图片)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程冰凌 陈家顺    

    

    宁波地方传统曲艺四明南词被专家誉为“浙江曲艺中的‘贵族’”,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居住在海曙区白云街道联北社区73岁的陈祥源和71岁的陈雪芸,夫妻双双以传承四明南词为己任,用一声声曲调和一句句唱腔,让岁月沉淀曲中、艺术流传世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1959年陈祥源12岁时考入宁波市戏曲学校曲艺班学习四明南词至今,他在这条艺术道路上耕耘了数十年。

    “每天要起早练功,别的同学还在睡觉,我就悄悄爬起来。”陈祥源记忆犹新,扬琴演奏声音大,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他跑到天一阁或附近空旷处习练,历经数个严冬酷暑,学有所成的他进入市曲艺团开始四明南词扬琴伴奏的演出生涯。

    陈雪芸虽然和陈祥源不是同一批考入戏曲学校,但同为四明南词的学员,两人因此结下姻缘,开始了琴瑟和谐的曲艺生涯。

    1969年“文革”期间,曲艺团解散。1978年,宁波重新组建市曲艺团,陈祥源夫妻和当年曲艺班同学再次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时代发展和娱乐样式的多元化,四明南词的观众渐渐流失。1982年,宁波市曲艺团再次解散,刀枪入库,偃旗息鼓。

    离开了舞台,陈祥源夫妻却不甘四明南词被观众遗忘。“四明南词词曲高雅、曲调丰富,还拥有戏曲中罕见的支声复调,以少胜多,音乐十分优雅。”陈祥源充满感情地介绍,四明南词可考时间300余年,其所有曲词由文人雅士所作,辞藻华丽典雅,如《西湖十景》曲目中,寥寥几句“间株杨柳兼桃红,远望高山重叠翠,近闻南屏敲晚钟……”就勾画出西湖的美景;其唱腔丰富优美,支声复调悦耳,为很多宁波地方戏曲所借鉴。

    2002年,政府部门把抢救民间曲艺列入重点项目。陈祥源牵头,和妻子及同事励成龙、钱元明一起,重新挖掘、整理、收集四明南词传统书目文本、老艺人珍贵演出照片、历史资料。至今出版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四明南词》等书籍,搜集、发掘了曲谱油印本、手抄本数本及前辈艺人经典唱段音带、老式胶木唱片、照片等。

    2006年,陈祥源夫妻和老同学、同事组建四明南词表演小组,重新复出,同时大胆创新,“我们设计表演身段和动作,一改过去开篇单一用平湖调演唱方式,用三四种曲调演唱,还增添快板形式的台词,使得表演节奏更明快、现场气氛更活跃,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陈雪芸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在台州、舟山等宁波周边地区演出时,台下观众常常爆满,有时演出结束走到村口了,还有人来请他们回去再唱一出,并询问下次来演出的时间,“现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明南词正焕发新的活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2018年5月,陈祥源被评为四明南词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这让他传承四明南词的脚步更加坚定。“要让传统曲艺有流传下去的活力,有传承的人,才会有生机和希望。”陈祥源说,如今他收了10个学生,“学生中,有看了演出非常感兴趣的,有退休的戏曲爱好者,甚至有不懂宁波方言的异乡人,我收学生看天赋、功底,但最主要是看其学习态度。”

    现在,陈祥源经常和几位老师一起开展巡回讲座,参与各类演出活动,每逢双休日,夫妻俩还前往四明南词保护传承点——海曙区文化馆授课,“要让这一传统的高雅艺术薪火相传,留住我们文化的根与魂。”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