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1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走在姚江边的感悟

    

    

    范 昉

    

    在阿拉宁波人的心中,悬着一座山——四明山;流淌着一条江——姚江。前几年笔者迁家至江北洪塘,就在姚江边上,青山远峙,绿水逶迤。行走在姚江边,眺望四明山,我对“两山”理念有着一种深切的感悟。

    去年,正是芳菲四月,春和景明,万绿吐新。在横坎头村,我展读习近平总书记“春天的来信”,深刻感受到以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的时代嬗变。登上四明山巅,探访姚江源头。山,涵养了水;水,滋润着山。从涓涓细流,到两水分流、三江汇流,三江水哺育着浙东大地。

    听一位老领导讲:当初在四明山区发展花木产业,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在坡度25度到30度的山地上种植花木,种了挖,挖了种,循环往复,容易造成水土大量流失,破坏了四明山的生态平衡。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栽树复绿,发展绿色经济。如今四明山绿树成林,能吸云雨,能补地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能聚人气。山要绿起来,人也要富起来,“两山”理念是富与美的共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

    行走在姚江边,这里有河姆渡,有梁祝传说。我常想,古者观落叶以为舟,河姆渡人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大禹治姚江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梁山伯也留下治理九龙墟的政绩。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前提,应该善待我们的母亲河啊!

    姚江的水变清了,归功于“两山”理念引导下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时姚江上游工业功能区的污水持续排入姚江。即使排污达标,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污染仍然加重。我们果断采取关停并转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改变排污方向,要求企业以环境友好为第一追求。全市同心协力,从区域想到全局,从源头想到流域,从上游想到下游,从边缘想到中心。宁波还为姚江制定了一部地方性法规,开了全国用立法保护一条河流的先例。我们还推而广之,继以“五水共治”,1500多个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建立了河长制,立牌公示。自此,一条条村河涌动潺潺流水,流淌美丽乡愁。

    值得一提的是,我见证了一次保护姚江洁净的行动。我家搬过来后,当时姚江边有许多渔家船屋,连绵不绝。他们生活起居都在船屋上,必然对姚江的水资源产生污染,而捕鱼为业世代相传,关乎他们的生计。政府经过慎重掂量,在妥善安置渔民的前提下,痛下决心拆除了船屋,还姚江以洁净和开阔。渔民们也深明大义,收网上岸。这么一来,姚江水更清澈,江面更显辽阔,航运更加通畅。毕竟,生态平衡是最根本的、无可替代的、无与伦比的价值所在。正如“两山”理念所说:“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要善于选择,学会扬弃。

    记得当年,笔者曾参加市里组织的一次对姚江治理的巡查,查实一家企业向姚江偷排污水的事实。业主70多岁了,我们对他说,你这把年纪了,这么做是砸你子孙的饭碗啊!我们不仅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并且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从代际传承来看,我们只是生态环境的“临时托管人”,对后代人具有示范作用。我们的干部、企业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开发,进行修复;生态赤字,必须偿还;保护好绿水青山,才会有金山银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