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无人机空中俯瞰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张 弓 

    

    上世纪70年代,浙江安吉余村,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15年过去,余村“不卖石头卖风景”,成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理念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安吉余村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浙江农村的变化。卖资源,是浙江农村过去普遍的“生产方式”。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12亩山,大多数生长着毛竹。由于地处山坳,土壤肥沃,毛竹长得粗壮挺拔。父亲当时的“发展思路”,就是隔三差五地砍几株卖相好点的毛竹,背到集市去,换一些钱,买些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回来。后来,我的哥哥长大了,父亲就让他跟村里的一位老篾匠当学徒,希望他以后从事竹编工作。这比单纯卖竹子挣钱多了。

    现在,生产方式又上了层次。宁波有些山区,把大片竹林添加上更多元素,建成旅游景点,让各地来的游客,享受“竹海”的清凉舒适。保护了偌大一片“竹海”,不仅能改善当地的空气和环境,还可以让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欣赏美景,愉悦精神,而所有者的收入,绝对是卖竹子、搞竹编所无法比拟的。

    从全国来说,“两山”理念提出至今,变化也是十分巨大的。我看到的几组数据,就能证明。去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创下2013年监察以来的最低值,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3%,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6%(据《人民日报》)。数字给人的感觉也许抽象,但只要我们出去走走看看,就能感受到美丽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城市道路、社区的绿化、美化,乡村环境的干净整洁,真是今非昔比,叫人赏心悦目。

    “两山”理念内涵十分丰富,既包含着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又体现了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都是为了人民的党的执政理念——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生产方式的转变,带动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人们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升级,又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食不果腹之时,谁也没有闲情逸致去体味那些赏心悦目的绿水青山,但一旦温饱问题解决,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必定会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提升。而满目绿水青山,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当地人外地人,无论中国人外国人,无论地球人外星人(如果存在),都会赏心悦目。

    鉴于“两山”理念的重大意义及实践成果,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了中央文件,成为全党全国共同的认识和行动。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标志着“两山”理念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同。地球的生态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重视保护和建设,人类的生存也会成问题。科学界一直有人在寻找外太空中有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是在为有朝一日地球无法承受人类生活时,找寻一个合适的去处。如果“两山”理念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实践中,能解决发展与环境的共生共存问题,善莫大矣。

    中国有句老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表述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朴素的适应能力。这在生产力落后、发展理念简单的年代,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但在生产力已大踏步前进,发展理念也早已突破了前人固守状态的新时代,对自然环境继续定格在单纯地“靠”上,是远远不够了。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应该变“靠”为“护”——爱护、保护、维护、养护;同时,还得有更积极的行动,就是改“护”为“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牢固树立新的生态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各地应有新的建树,在环境建设与保护上不断建起新的法律制度,从而让生态环境不仅能向我们供给源源不绝的物质财富,更能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享受;不仅能为一部分所有者所尽情享用,还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

    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