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体停车库“挖掘”城市停车空间 (严龙 摄) |
位于琴桥西总用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11层立体停车场,下月将投用。这个位于市中心的第一个高智能化立体停车库项目,有望为缓解市区停车难提供新解法。 停车难是城市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此,我市立足民生,加紧重点区域停车场建设,利用智能化手段推动停车共享,“停车增量”,努力缓解停车难。 关注老小区、医院、学校等区域的停车问题,主城区重点对老旧小区停车矛盾突出的海曙江厦,鄞州东柳、繁裕,江北槐树、正大等片区进行整治,市六区新增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不少于600个。优化路内停车布局,深化错时停车举措,试点在老小区周边次干道等级以下道路设置潮汐车位。同步推进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琴桥西、孝闻街、东裕、宁波三院等试点项目。此外,继续深挖资源,推动中小学进行地下接送系统建设,缓解家长接送学生及周边居民的停车需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学生接送系统,疏通中小学校门交通,合理利用路面停车位。争取在2020年底,市六区中小学公共停车场新增3处,续建1处,开工1处。 推动停车共享,完善停车体制机制,推动停车供给可持续发展。推动停车共享,优先实行政府机关、高校、国企等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位错时对外开放,同步推动错时停车平台建设,提升车位利用效率。进一步深化停车收费政策研究,优化停车供需关系。推动停车设施市场化建设机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配套政策体系研究,实施区域治理、智慧管理、依法管理,发挥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优势,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 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弥补停车缺口,缓解停车压力。继续推进停车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停车泊位缺口大的城市核心区。积极组织学习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通过挖掘绿地、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地下空间,持续完善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供给。通过既有存量土地的挖潜,如充分利用街角空地、建筑退让空间、广场空地和桥下空间设置停车场。2020年市六区新增公共停车位3500个以上,其中主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不少于2000个。 完善配建停车标准,探索配建停车位有偿对外开放政策研究。适时修订《宁波市建设工程停车配建指标规定》,适当增加学校、医院、居住区等建设工程的停车配建指标,明确宁波轨道站点周边停车配建指标的折减比例,明晰停车配建折减范围、停车配建折减用地性质、停车配建折减比例,取消对机械式停车位的折减系数等内容。探索配建停车位有偿对外开放政策研究,进一步增强城市停车泊位的利用效率。 (张燕 汤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