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开放周刊·大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加速推进

宁波如何扛起“金南翼”新使命


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总装车间。(徐能 卓松磊 摄)

位于宁波老外滩的国内首个保险博物馆。(俞永均 摄)

    记者 易鹤  张凯凯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为这片占全国经济总量近四分之一的热土指明了发展方向。

    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产业集聚到创新协同,从深化改革到扩大开放——如今的宁波,正在按照国家规划纲要、省行动方案和市行动计划的要求,全力抓好六大领域120项任务的落实,以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的奋进姿态,助推“双循环”,加快“更高质量”的发展。今天,我们梳理出四个“关键词”,从中一窥宁波打造长三角“金南翼”发展高地的新使命。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通苏嘉甬铁路有望开工

    

    

    

    日前,刚刚落下帷幕的全面推进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动员大会上,“谋划公铁合建的沪甬跨海通道”作为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交通样板,位列我市3年内将要实施的20个交通强国试点项目之首。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综合交通是基础。

    过去一年,长三角铁路完成基建投资854.12亿元,居全国铁路首位,年内投产新线里程874.8公里,创历史新高,包括宁波穿山港铁路在内的6个项目先后建成运营。据统计测算,今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计划占国内铁路近六分之一,连续5年保持800亿元以上。

    今年以来,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动作频频,喜讯不断。

    上个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鉴定中心项目可研审查专家组,对通苏嘉甬铁路宁波段进行现场踏勘。该项目有望于年内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工期为4.5年。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缩短宁波至上海、苏州和北京等地的距离,有望实现宁波至苏州、上海“1小时交通圈”。

    此前,备受关注的沪甬跨海通道写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该规划首次将这条铁路标注在规划附录的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网规划示意图中。

    此外,《新建宁波至舟山铁路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近日上网。全线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技术方案已准备就绪。甬舟铁路开建的脚步越来越近。

    未来,沪甬跨海通道、通苏嘉甬铁路、甬台温福铁路、甬舟铁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推动,将全面加速宁波与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互联互通,推动各城市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率先在长三角城市群内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共推产业大创新 浙江“新浦东”奋力振翅

    

    

    

    前几日,前湾新区来了一支上海考察团。考察团由上海市宁波商会会长、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带队,成员是30多位在沪宁波企业家。

    前湾之行让在沪企业家们大为振奋,他们纷纷表示,前湾新区的变化出乎意料,在这里投资兴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宁波商会企业已在前湾新区投资了7个项目。

    总面积604平方公里的宁波前湾新区,是目前浙江省面积最大的战略平台。目标是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去年,宁波前湾新区正式发布“十大行动”,沪浙合作发展区创建行动位列其中。按照行动计划,宁波前湾新区将主动对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设,推进产业、科创、人才三大平台对接,打造长三角“金南翼”与浙江“新浦东”。

    今年前7个月,落户前湾新区的项目已达83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数量、投资金额均占80%以上,平均每天“吸金”超2.5亿元。据悉,到2022年,宁波前湾新区将基本建成一批沪浙合作高水平产业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项目,争取两地投资合作项目超过100个,吸引上海投资超过1000亿元。

    

    共享科创大引擎 沪甬产业技术合作渐入佳境

    

    

    

    今年4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前往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调研时,详细了解了研究院技术研发、人才集聚、成果转化等情况。

    当听闻上海交大不少高端人才愿意来宁波工作时,郑栅洁感到十分高兴,“这里的平台很大,有的是发展空间,欢迎大家来宁波创业创新!”

    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高端人才的“蓄水池”、技术成果的“高产田”,也是驱动宁波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宁波以与上海合作为突破口,签订《加强沪甬两地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创新资源加速流动、科技协同创新及产业深度融合,逐步拓展长三角科技合作范围,沪甬产业技术合作渐入佳境。

    据统计,近两年来,宁波累计引进产业技术研究院20家,集聚柔性电子、核用碳化硅及核能材料等科研团队115个,吸引640名硕士、博士人才扎根宁波创新创业。围绕信息技术及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制造等领域,宁波积极引入共建了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复旦科技园(浙江)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其中,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收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600余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近800个,实现近100项成果转化,累计投资产业化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近20个,金额超4亿元。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交出营商环境高分答卷

    

    

    

    6月18日,《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正式发布。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前十名中,宁波成为今年最大的“黑马”。

    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要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宁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理应率先行动。

    2018年10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从11个方面对标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标准,提出了8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突破性大的营商环境优化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宁波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审批流程,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根据计划,我市今年将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政务服务办件线上受理率达80%以上,“浙里办”日活跃用户数达到15万人次,掌上执法率达到90%以上,开发实施20个数字化治理典型场景应用等,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

    此外,我市还将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继续高水平建设17+1经贸合作示范区,筹备做好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加快建设中意(宁波)园区,积极推进航运大数据中心等功能平台建设。深入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