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商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子不肖,“富”之过

    

    

    黄明朗 

    

    在鄞州区百丈街道潜龙社区街道上,一对年仅15岁的双胞胎姐弟,穿着保洁服,头顶炎炎烈日,不顾汗水浸湿衣衫,帮助环卫工父亲清扫道路、倾倒垃圾,原因是父亲因眼疾无法上岗,截至报道时姐弟俩已经坚持一个月。对此,无数网友纷纷夸奖这两个出身贫寒、十分懂事的孩子,央视新闻官微、人民日报官微和新华社官微也给予点赞(8月18日《宁波晚报》)。

    近年来,类似“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事屡见不鲜。云南学子崔庆涛,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实现“人生逆袭”,考进北京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他正在一处建筑工地和父亲拌砂浆;被北大录取,因《感谢贫穷》在朋友圈中刷屏的河北考生王心仪,趁报到前的一个多月时间,到一家培训机构打工;被清华“最牛专业”土木工程系录取的河南考生张晨阳,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找了份兼职挣钱;出身低保家庭的浙江学生李恩慧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录取后,谢绝好心人的捐款,决心卖西瓜筹集万元学费……

    这些孩子身上存在一些共性:

    穷且益坚。一些学生觉得“十年寒窗”苦不堪言,考试结束便要求放松、补偿、犒劳。但家境贫寒的学子感觉学习生活比体力劳动轻松,一旦成绩不理想便深感愧对父母,拼命学习,坚韧不拔,把各种磨难当作成长道路上的垫脚石,志在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突破。

    感恩惜福。一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八瓣,他们不为所动,心安理得地尽情享受,甚至家里不给钱就以断绝关系相要挟。而更多家境贫寒的学子知道挣钱艰难,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体恤父母的辛劳,勤劳节俭,每花一笔钱都要饮水思源,因此特别能吃苦,还能抓住时机自觉分担家庭重负,外出赚钱。

    成熟稳重。一些学生因为“昨为田舍郎,今登名学堂”,觉得前程大好,未来将过上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因而洋洋得意,忘乎所以。家境贫寒的学子心理素质过硬,内心强大,宠辱不惊,永葆本色。

    志存高远。一些学生金榜题名后,认为从“糠箩”跳进了“米箩”,为站上“高枝”沾沾自喜,决定从此挥别穷乡僻壤。穷人的孩子责任心强,懂得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立志改变家人的生存状态甚至家乡的面貌,决心“今天走出大山,将来会回到大山,改变大山”。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存在决定意识,寒门不一定出贵子,但家境贫寒的学子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可以得到一笔终身受益的宝贵精神财富。借用老话“子不教,父之过”,派生出一个新命题:子不肖,“富”之过。这话有些绝对,不过,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口衔金汤勺出生、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富家子弟,从小锦衣玉食、花天酒地,意志衰退,难成大器。富裕家庭养出“富二代”不可取,“穷一代”养出“富二代”更是一种失败。

    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家境并不优裕的父母自觉不自觉地把父爱、母爱变成宠爱、溺爱,生活上向高标准看齐,子女予取予求,父母有求必应,结果苦了老的,也害了小的。一些学生在校园看到周围的同学挥金如土,心理极度不平衡,暗中攀比,助长难以遏制的虚荣和奢靡之风,有的借起“校园贷”,欠下巨额债务;有的不顾人格尊严,自甘堕落;个别人甚至铤而走险,沦为罪犯。

    孟子告诫:“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莘莘学子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社会发展到今天,“饿其体肤”之类,既做不到,也没必要,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其性情坚忍,增加其所不具备的能力,则是应该做到的。张立莹姐弟、崔庆涛等学子的行为,不正是其长年吃苦的结果吗?

    人的价值观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对学校而言,应加强教育,使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他们从事公益事业、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深入农村、工厂,开展社会调查,通过体察民情,品味社会底层的艰辛,加强修养,增长才干。每个家长则应该明白,一个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贫寒家庭不能让孩子把穷日子过成富日子;富裕人家则须谨记,“再富不能富孩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