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商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堵住“洋垃圾”入境的监管漏洞

    

    

    戈岩平 

    

    据媒体报道,日前大榭海关查获一批重量28.86吨、来自韩国的“洋垃圾”。这批申报品名为“多晶硅”的货物,95%以上含量不是多晶硅,而是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也就是俗称的“洋垃圾”。

    如果没有海关的“火眼金睛”,这批“洋垃圾”给相关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不说,流入具体生产过程,还可能导致更为恶劣的“后续影响”。

    “洋垃圾”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陆续进口固体废物,主要是为了缓解当时基础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合理利用境外固体废物,对补充国内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加上国内相关垃圾分解技术的限制和相应管理的缺失,进口、堆积、处理“洋垃圾”带来的次生污染比较严重。在此背景下,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即便有制度约束,“洋垃圾”问题依旧屡禁不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巨额利益的驱动。一些国家之所以将“洋垃圾”出口,是因为不少国家严禁在垃圾回收和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并强制企业对垃圾进行再利用。但垃圾处理和再利用费用较高,所以不少外国企业盯上了管理较松的中国市场。而我国一些不法分子就用买垃圾的价格买回这些废料,稍经加工便以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卖出。另一方面,有些“洋垃圾”确实善于伪装、善于规避监管,这次大榭海关查获的“多晶硅”就是“以废充好”的伪装品。有的不法分子则钻政策空子,硬是把“洋垃圾”包装成“原材料”,堂而皇之长驱直入国内。

    “洋垃圾”披着“进口废旧可利用工业原料”的外衣进入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风险,也败坏了正规进口企业的名声。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有专家建议,加强立法监管是当务之急。阻止“洋垃圾”落地必须有“尚方宝剑”,建立健全进口、分拣、加工、利用等环节的准入制度,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洋垃圾”入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閻庨€涚劍婵倗鎸ч崟顕呭數 |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 | 缂傚啯鍨归悵顖氼嚗鐎n亞鐟� | 閻犱礁褰炵拹鐔革純閺嶎厹鈧拷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閻庨€涚劍婵倝姊块崱妤佺闁煎崬濂旂粭鐔兼焼閹惧磭妫勯柣鈺傚灩濞奸亶骞庨弴锛勬闁活澀绲婚惁浠嬫晬閿燂拷87654321闁靛棌鍋�閻庨€涜兌缂嶅鐛崹顔藉暈(13819807679)
闁瑰灈鍋撻柡鍫灡閺侇噣骞愭笟濠勭獥 闁告牗銇為崥顐﹀棘鐟欏嫷鍔€闂傚啫鐏濈粭妤€袙閺冣偓婵⊙囧嫉椤栨稒绠掗梻鍕姇閸欐洟宕i敓锟�
濞戞搩鍘煎ù妤冣偓閫涚劍鐏忔繄绱旈幋娆屽亾閳ь剟鎮ч崼鐔哥秬闁圭鍋撻柡鍫嫹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