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忌新作《南货店》 |
|
张忌近影(照片由本人提供) |
|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右一)在研讨会上发言。(汤丹文 摄) |
汤丹文 日前,我市宁海作家张忌的长篇小说《南货店》由中信大方出版社出版。 《南货店》首发于《收获》杂志“2020春卷长篇小说专号”。小说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男主人公秋林被分配到乡下南货店,成为供销社的一位员工。在与3位老师傅以及周遭人们的往来中,他见识了人情变故,自身亦成为俗世众生相中的一角。小说致敬平凡人的生活,在从容与平静之中,写出了时代变革之际社会与个人内在的澎湃与汹涌。 近日,国内文学界和文艺评论界的“大咖”相聚宁海,参加了由宁波市文联和宁海县委宣传部主办、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宁海县文联承办的“《南货店》叙事伦理与人性张力研讨会”。 ■ 富有生活味、烟火气的中国故事 《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肯定《南货店》“小切口写出大气象”,认为《南货店》没有大开大阖的故事,而是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在宁静恬淡的叙事当中缓缓地推进,将小人物的那种日常生活写得有声有色,错落有致。作家的理念隐藏在“水底下”,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写作。 《小说评论》主编王春林认为,《南货店》写得活色生香,充满人间烟火气。张忌不动声色、特别内敛、特别低调地叙述日常生活,让人联想到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和。 复旦大学教授金理则表示,这些年人们都在呼唤讲好中国故事,张忌的小说好像做出了一点回应,《南货店》中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取舍,有一种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在里面。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认为,《南货店》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小说,让人感觉到大变革时代到来时的那种压抑、动荡、不安,包括对生活无法把握的恐惧,以及从旧的时代进入新的时代的那种漫游感。 宁波大学教授南志刚认为,《南货店》标志着张忌作品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风貌的叙事空间,小说聚焦江南普通县域各色人物日常生活,秋林的成长见证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江南风物民俗、方言俚语、家长里短增添了小说叙事肌理。小说结尾处,秋林为齐师傅写的悼词,颇有意味。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方岩认为,张忌的小说始终有一个精神空间在场,《出家》写一个卑微、弱小的人物,《南货店》也是这样。《南货店》结尾处的悼词其实是对一个人生命历程的缩减,实际是反悼词的,张忌是在复原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活生生的状态。“南货店”作为一个点,把新中国成立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基本生存状态写出来了。 ■ 独具个性和地域特色的小说 张忌的《南货店》采用了大量的浙东方言,描摹了许多江南独有的风物,从而使作品有了强烈的地域特色,这是与会者的一致感受。 王春林表示,《南货店》部分地使用了方言俗语,让人们联想到金宇澄的《繁花》和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但北方读者并没有阅读障碍,反而在语言美学上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效果。 《收获》杂志编辑朱婧熠认为,《南货店》写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风物,特别扎实,有生活的力量。细致描写像闲笔一样,好像无所谓,消磨了小说中很强硬的因果逻辑的链条。然而,真正的生活和人物就这样显露出来了。 宁波市作家协会主席荣荣说,张忌将小说的场景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宁波,植入了许多宁波的文化和风俗。这种植入是灵魂式的,很贴肉。《南货店》为本土作家如何写文学当中的家乡,如何让生活的土地拥有文学指向的路径,提供了一个借鉴,是一部标杆性作品。 女作家走走利用大数据分析破解《南货店》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她发现,张忌作品中使用动词的比例比较高,社会活动方面的动词比较多,这体现了张忌对于社会关系和伦理的关注。而形容词中“笑眯眯”出现了59次,读者从中能够感受作者对于人性温暖的关怀。 ■ 寻找作家个人独有的“腔调” 南志刚赞同王春林对《南货店》叙事特点的概括,认为从《出家》到《南货店》,张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叙事“腔调”,那就是平静冲淡、肌理丰富。《南货店》的叙述平心静气、不急不躁,不露声色,在口语化的“冲淡”叙述中,显现生活的本真意味,耐咀嚼,可品读。 荣荣用几个词形容张忌小说的“腔调”,那就是,南方的、独特的、冷静的、隐藏的、客观的,甚至是放任式的叙述。在《南货店》里,作者向人们展示出一种原生态的、现实的粗粝质感,更多的是完全冷静的白描记录,让我们看不清作者的意图和褒贬,但这是一种更聪明、更自然的写作。 《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王继军说,张忌小说中有他自己非常成熟的价值观,张忌在写人的时候,写人的世故、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都很生动。他用语言,写人性里面那种善的东西,经常能一笔写得非常透彻。 程永新说,从小说《出家》开始,张忌让人看到了他的文学“野心”。《出家》受前辈作家的影响比较大,《南货店》不仅摆脱了上一辈作家的影响,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叙事体系和小说世界。 作者张忌最后表示,《南货店》的写作状态,其实是有点混沌的。书的封面上,写下了这本小说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秋林要记牢,从今朝起,侬就是大人了。” “我觉得每个人可能都会面临成为大人的这一刻,这本小说写的就是当你面临这一刻以后,每个人会怎么样。有些人可能会知道,有些人可能会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