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波 几个月前,我和同事做了一个微心愿项目,征集了十六个困境儿童的微心愿,他们都希望能得到一本或几本心仪的好书。我们把相关信息在几个平台上发布后,小朋友们的微心愿很快被认领一空,活动圆满结束。几天后,我意外地收到了几个成年人的微心愿。 李勤是听障人士,有一天,她冒雨送来一批图书,说,她也有一个微心愿,希望把她儿子读过的课外书赠送给有需要的孩子。我很是感动,李勤平日里靠做手工布艺为生,她的布艺产品,是生活用品更是艺术品,实用又好看。今年上半年,疫情导致她的产品滞销,我在海曙客户端发过一篇图文报道,希望大家能帮她一把,稿子发出后,确实有一些爱心人士通过短信或微信等方式联系李勤,购买了一些布艺产品,帮她渡过难关。为此,李勤想回报社会。 李勤送来的书分装在三个大口袋里,很沉,她是用电动车驮到我们办公楼下,再吃力地拎上楼来的。她说,儿子刚刚参加完高考,这些书都是他中小学读过的课外书,放在家里占地方,最好转送给其他孩子。我收下这份沉甸甸的微心愿,数了一下,共有70多本,《草房子》《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等等,都是八九成新的正版好书。我立即联系了一位在鼓楼街道工作的朋友,请她帮忙物色几个捐赠对象,把李勤的微心愿落到实处。当时暑假刚刚开始,我们在尚书小区的居民活动室里搞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市集,把带去的书籍摊在长条桌上,七个小朋友开开心心地围着桌子,挑选自己喜欢的好书,场面甚是欢乐。一个家长高兴地说:“放暑假了,正想给他去买几本书来,这下省钱了。”之后的几天里,我每每想到小朋友们宅在家里认真看书的模样,心里充满欢喜。 张德意年近六十,是个文学爱好者,两年前我在城南书院讲课,她坐在下面静静地听,课后我们加了微信,之后断断续续有点交流,得知她以前是个农民,会插秧割稻编草帽,文化程度不高,但爱好阅读写作,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文章,这些年还常常去做义工。随着交流的深入,张德意偶尔也会把她刚写好的文章发给我看。某日,她问我怎样认领微心愿,我说这个活动已经结束了。她说,她也有一个微心愿,想给贫困家庭的孩子送一套四大名著,接着她讲起自己的童年故事,那时候家里穷,自己很爱看书却苦于没书可看,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希望能帮助别人……听了她的故事,我除了“谢谢”两字,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次日高温,张德意满头大汗地提着一套四大名著来到我们办公室,连声说“好事多磨”。原来她家住在石碶街道,到我单位需要转乘两辆公交车,后疫情期间,乘坐公交车仍然需要戴口罩亮绿码,程序有点麻烦,以至于转车时,她把书遗落在公交车座位上了,等意识到时,车已经开走,她赶紧打公交公司电话,几经周折,总算把书追回来了。听了她的述说,我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之后又有人陆续送来一些书,新的旧的都有,少则十几本多则几十本,他们中有作家也有普通市民,另有一家书店联系到我们,说是希望长期合作,把爱心赠书活动作为常规项目,一个月举行一次。 我本来以为小朋友们的微心愿认领完就结束了,原来仅仅是开始,一个美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