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0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定汪村的美丽蝶变:

艺术振兴点亮小康梦


昨天,在贵州省晴隆县定汪村“织梦坊”举行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爱心直播活动,通过“看宁海”平台共卖出编织、压花、刺绣、布艺等手工艺品5.8万元,这些产品都是由宁海巧娘和葛家村村民与当地村民共同完成的。(徐铭怿 严龙 摄)

    

    

    

    

    

    

    记者 董娜 

    

    “我最喜欢舒克和贝塔,我要像他们一样勇敢,以后当警察。”家住定汪村、刚上小学五年级的霆锋小朋友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童话大王郑渊洁也许想不到,在贵州偏远的山坳坳里,还有很多他的小粉丝。正是村里的第一个图书室——“未来书院”,为孩子们打开了畅想未来的知识之窗。

    在宁海“葛家军”就地取材式的艺术改造下,小小的书院细细划分出阅读区、电脑区和书画区,书院外墙上特别设计了5个当地特有的石磨盘,进门的水泥地上横放着两个磨盘,边上用小石子覆盖着。“天圆地方,寓意孩子们在这里通过知识迈向社会、迈向世界!”屋主罗昌鸿满怀希望地说。这几天,村里的孩子常常三五成群来到书院,在这一方乐园里读书、做作业、画画,自由快乐地编织梦想。

    在不远的石阶高处,是村里妇女的手工小园地——“织梦坊”。十几天前,宁海葛家村村民葛桂仙刚来到定汪,就被布依族精致的刺绣活儿吸引住了。“为什么不把刺绣和布娃娃制作结合起来,做一些方便携带又带有布依族文化特色的小香囊?卖出去后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起到宣传作用。说不定这小小的香囊,就是打开定汪村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呢!”如今,定汪村的妇女齐聚一堂,有交流切磋布依族传统刺绣手艺的,也有老辈艺人带着村子里的年轻大学生手把手传授技艺的,大家热情满满、干劲十足。

    通过艺术设计重新打造的定汪村,每个角落都藏着惊喜。黄葛树景点改造完成,村民围坐在一起乘凉议事;“葛家定汪小院”里,两地村民干得热火朝天,3棵从葛家村带来的桂花树种上了,院外的石椅上也坐满了人……原本寂静的小山村如今热闹非凡,村里随处可见大伙儿改造村庄的忙碌身影。

    在光照镇党委书记邓瑞兰看来,艺术改造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人心的振兴、思想的振兴。“以前看到外人,大家都是怯生生的,现在见着,神态自信、笑容灿烂,眼里有光了!”

    邓瑞兰告诉记者,以往村里搞建设是政府大包大揽,村民还不一定满意。自从“葛家军”来到村里振兴改造,大家的思路转变了。51岁的罗回友主动拆除鸡棚,扮靓村庄;17岁的罗随妹主动跟着葛家村村民袁小仙学起了布娃娃编织;在“葛家军”和村民们开的改造动员会上,大家纷纷表态要出一份力……“因为他们都晓得,这是为自己干,动手建设自己的美丽村庄,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邓瑞兰感慨万千地说。

    “当下新农村建设很需要这种结对模式,我们把技艺留在这里,让村民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主观创造能动性。最重要的就是让村民树立村庄主人翁精神,自己的村子自己来建设。”葛家村党支部书记葛海峰告诉定汪村村民,只要自己思想上觉醒,相信政府,大胆干,定汪村一定会做得有声有色。

    “葛家与定汪两村携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创新和尝试,也是脑洞大开的一种扶贫形式,用艺术激发乡村活力,在注重本土乡村特色的同时兼顾艺术性,如果再嫁接上互联网,很可能会迸发出无穷的潜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这样评价。

    在村里有300年历史的黄葛树下,孩子们唱起了歌,他们想向葛家村村民的艺术改造帮扶说声“谢谢”。相信在两地村民不断努力下,不久后的定汪村,能像黄葛树一样重焕新生,处处有歌唱、有舞跳,更有属于定汪的小康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