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02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伏巡检员:

追光逐日的“蓝精灵”

▲光伏巡检员在工作。
◀彭珊(右)在屋顶巡检。
(黄程 黄贲 摄)

    

    

    

    

    夏秋之际,骄阳似火,杭州湾新区一些厂房屋顶上一块块分布式光伏发电板汇成“蓝色海洋”,尽情汲取阳光赋予的恩赐,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流。夏秋季节是光伏发电的高峰期,为了保证各组光伏组件正常运行,光伏巡检员要在最炎热的日子里一次次地爬上屋顶巡检,追光逐日,用汗水守护绿色发展。

    彭珊是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杭州湾分公司的一名“90后”女职工,因身穿蓝色工装,置身蓝天白云之下,徜徉于“蓝色海洋”,她给自己的职业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蓝精灵”,集聪明、勇敢之意。

    今年是彭珊来杭州湾新区上班的第五个年头,工作认真、吃苦能干的她承担着光伏巡检的重要工作。因长期与阳光并肩,彭珊的面颊显露出了小麦色,每当有热心肠的朋友向她“安利”美白攻略时,开朗的她总是诙谐地回应:干绿色事业,就该带点健康的印记!

    

    本报记者 黄程

    杭州湾新区报道组 黄贲

    通讯员 孙洁         

    

    越是高温,越要心细

    安全起见,长袖长裤出工是光伏巡检员一年四季的规定着装,哪怕是酷暑难耐的高温天,也必须穿上极不透气的工作服,规范佩戴安全帽。9时许,户外气温飙上“3”字头,彭珊来到宝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搭建在室外的钢结构楼梯是通往光伏屋顶的唯一通道,约20米高的楼层,她得一步步爬上去。阳光透过钢板直射进来,爬楼期间犹如置身蒸笼之中,抵达屋顶时,她的衣服已被汗水渗透。彭珊似乎浑然不觉,反倒乐享其中。“紧接着我们要晒日光浴了,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她调侃道:每个毛孔都张开了,贪婪地进行着新陈代谢,这时如果忽然吹来一阵风,凉飕飕的,简直酣畅淋漓。

    宝路汽车公司的屋顶共有5000多片光伏板,由于屋顶上有银白色的反光材料,日光照射下不仅刺眼,而且温度相比地面更高。“夏天,屋顶上的温度常常超过40℃,最高时可达50℃。”屋顶光伏板、逆变器、汇流箱、一二次配电设备、保护装置等运行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有放电现象,信号指示灯是否指示正确……一系列繁琐的检查,彭珊不紧不慢地有序进行,丝毫不受酷热影响:一会儿,伸手触摸设备外壳,判断温度是否过高,检查设备震动情况是否正常;一会儿,仔细聆听风机是否有异常噪声,闻一闻有没有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焦糊味。

    “浮躁是这项工作的禁忌,越是高温,越要心细。”话音刚落,眼尖的彭珊发现靠近角落的几片光伏板出现了些许倾斜,查看后发现是螺栓松动,导致光伏板背部连接器部件虚接,接头出现烧坏故障。“光伏板出现倾斜,一定要及时加固松动的螺栓,如遇台风天,倾斜的光伏板很容易从房顶吹落,引起安全事故;被烧掉的组件也要尽快修复,天气热,气温高,容易引发火灾。”彭珊立即打电话给该光伏站运维工程师,叮嘱他平时要定期巡检,科学开展预防性试验。

    据了解,为了最大化实现光伏发电的效益,每年夏季新区都会开展一次全面光伏巡检工作,彭珊平均每天要检查两个厂区的光伏屋顶,每天巡检7000多块光伏板。

    走多了,路自然顺了

    “脚下当心!”行走间,彭珊指着黄色通道区域,反复提醒记者,一定要循着安全路线行走。在光伏屋顶上行走与地面不同,很多光伏板直接铺在钢结构棚上,猛地踩上去会引起晃动,导致身体重心失衡摔倒,还可能会损坏组件。第一次走在光伏屋顶的记者紧盯脚下,“踩地雷”似的一步步小心翼翼向前,而彭珊却是轻松自如,如履平地。

    “走多了,路自然顺了。”在屋顶上作业有一定的危险性,彭珊却觉得很酷。不过提及第一次上屋顶的感受,这位“女汉子”也认怂了。2016年毕业后,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彭珊进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杭州湾分公司工作。“还没上屋顶腿就已经软了。”彭珊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出任务时,爬的是一道沿外墙搭建的楼梯,十分简易。她伫在原地,久久迈不开步子。

    “别怕,眼睛不要往下看。”在师傅的鼓励下,她硬着头皮迈出第一步,可脚下的步子异常沉重,越往高处眼睛越忍不住往脚下看,越看越紧张。好不容易战战兢兢爬上屋顶,还没开始巡检,不停传来厂区负责人“这块区域不要踩、那块区域要小心”的叮嘱。“顿时不知所措,忍不住想打退堂鼓。”彭珊说,那是秋高气爽的天气,额头却一直冒汗。带着“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坚定,彭珊用了双倍的时间,完成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巡检。

    渐渐地,彭珊克服了高空恐惧,开始了独立作业。克服恶劣天气、应对突发情况是高空作业者必备的专业技能,比如夏季接受“烤验”,冬季喝“西北风”……有一次寒潮天气,室外楼梯出现冰冻,彭珊走上毫无遮挡的屋顶,冷风直吹得她睁不开眼。“一不留神踩空了,膝盖重重磕在钢板上,破了一道口子渗出了血。”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巾稍做清理后,穿着厚重防寒服的她强忍疼痛完成了巡检任务。

    这些小插曲在彭珊眼里都不算事儿,同事们眼中的她体内总蕴含着一股大能量。“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只要一想到自己是绿色发展的守护者,便心生自豪。”彭珊说。

    昔日的新手,如今的老师傅

    约一小时后,在宝路汽车公司的巡检工作完成。彭珊的脸被太阳晒得通红,衣服湿了一身又一身。来不及休息,补充些许水分后,她急忙赶往下一个巡检点。那一头,她的“蓝精灵”伙伴江剑枫也正头顶烈日,穿梭在光伏板中一丝不苟地“找茬”。

    据悉,近年来,杭州湾新区通过对厂房闲置屋顶、车棚顶等有效利用,极大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提高了清洁能源比例。作为国内首个分布式光伏在线控制示范区,杭州湾新区持续推动分布式发电项目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每年安排130万元用于分布式发电补助,在能源供给先进性上持续领跑。今年1月至6月,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1.44亿多千瓦时,同比增长19.03%,其中自发自用电量比例达61.02%,分布式光伏发电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为保障发电效率,光伏巡检员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参照工作安排,一般每年夏季及其他重要天气节点都要开展一次全面巡检……彭珊和江剑枫这对黄金搭档是仅有的两名专职巡检员。为了更高效地开展工作,他们一般会选择兵分两路,不畏酷暑严寒,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漏掉一处隐患,只为绿色电能带来持续有效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5年来,彭珊从一个新手变成了一名“老师傅”。除光伏巡检外,她还要承担光伏并网咨询的工作。为精准评估所辖区域内光伏资源,杭州湾新区运用大数据算法,融合地理信息、气象信息、电网信息,绘制可视化屋顶资源一张图;规划92个环网站点作为插座接入,形成插座式电网接入一张图;考虑投资收益和资源品质等因素,建立星级评价光伏资源一张表,确保每一份光伏接入设计都是“量身定制”,实现光伏全接入与全消纳。

    前不久,宁波新凯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先生前来咨询光伏并网事宜,彭珊和同事们快速作出响应。“5个工作日就出具了报告,以往至少要半个月,效率很高。”黄先生接过光伏并网咨询报告,看到可装机容量、节能减排、项目投资、回收期限等信息一目了然,对其优质快捷的服务连连点赞。

    从新手蜕变为“出得了设计、跑得了现场”的业务能手,彭珊说,这种良性成长,或许就是太阳给予的至高馈赠,也是新能源被追捧的魅力所在。

    

    记者手记

    

    在采访光伏巡检员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巡检工作的辛苦和劳累,也感受到一些“反差”和“矛盾”。“反差”在于,一个“90后”姑娘,要从户外楼梯爬上高楼屋顶工作;“矛盾”在于,越是炎热的天气,越要进行户外作业。这样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很多男同志也难以承受。

    但是,这些只是巡检工作的外在。从内在来看,光伏巡检需要细致、耐心。在克服了恐惧、习惯了艰辛之后,女性的性格特质更能胜任这样的工作。当然,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和他所做的工作,应该是相互影响的。一种情况是,因为具有某种特质,某些人被安排到特定岗位,然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还有一种情况,某些人刚开始并没有得到与其特质相符的工作,但是在工作中逐步适应、改变,最后也能很好地胜任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出现,分工越来越细,在这一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人找到各自的岗位和发展空间,而后汇聚成更大的向前动力。

    (黄程)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