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0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悔从教路

    

    

    赵宁善

    

    我与教师这一职业的结缘,和父亲有关。

    父亲出生于余姚山区一个贫苦家庭,1948年7月中旬参加三五支队,新中国成立后分配至奉化工作,曾任奉中镇镇长、县委党校副校长。后因胃病严重,县委照顾他带家属到县属单位林场工作,直到离休。

    清楚记得,父亲在县委党校讲课时,7岁的我怯怯地站在门口听。父亲讲完课出来,拉起我的手,走过东门路,进了大门走上二楼就是我的家。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

    高中毕业后,我回家劳动。1974年2月,到县林场附近的南岙小学代课。当时学校只有两个老师,我和樊老师,有四个班级、50多个学生。樊老师教一二年级,我教三四年级,都是复式教学,每月工资24元。大队不安排老师住宿,住房是自己租的。后来大队负责人问我:“大队畜牧场现在不养猪了,有空房子,你要不要住?”“要住!”我立即答应。此后住进了畜牧场,空房有两间,23平方米左右,比租房舒服多了。到了晚上,我把在操场上玩的学生叫到住处给他们补课,内容有《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学生静静地听,睁大眼睛看着我写;我还给学生讲鲁迅的故事:鲁迅本来叫周树人,阿妈叫鲁瑞,鲁迅爱戴母亲,后来就以他妈的姓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开始几天,不少父母四处找自己的孩子,知道在我这儿补课后就不再找了。大队负责人向公社表扬了我,我因此从代课教师转为民办教师,每个月还加了2元工资。此后我教书更来劲了,学生也爱听。一下课就与学生玩“老鹰抓小鸡”,小操场上充满欢声笑语。

    1977年3月,事业单位职工子女可以顶职,我便招工进了林场,分配在高山林区工作。我没放弃学习,在业余时间学习《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写作》等课程,还试着搞文学创作,在《雪窦山》杂志发表过小说、诗歌、戏剧等作品。因为常在报刊发表一些文章,我被调到场部当了文书,但我还是向往教师这一职业。

    1996年5月,为培养更多技术工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奉化建立技工学校。经过努力,我从林场借调到技工学校。

    我刻苦钻研教学技能,努力提高公开课质量,根据学生实际,抓实“双基”训练,形成了以“三段式”为中心的授课方法。清楚记得新学期给大专班学生上经济课,我从生产活动讲到生产企业和企业生存,再从企业生存引出经济效益。离开教室时,好多同学拍手。由于上课生动,每学期学生测评均名列前茅,因此受到校领导重视。1998年7月,我终于以教师身份调入奉化技工学校,正式跨入教师行列,我激动得掉下热泪。

    技工学校适应国家形势,开展“一专多能”教学活动,我积极参与,并收集材料精心写稿。1997年5月10日,《宁波日报》发表了我写的报道《奉化技校施行一专多能教学模式》。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宁波日报》上,我高兴得跳了起来,马上打电话给学校方校长。方校长听了连声夸赞:“好好好!给你奖励!中午多喝几杯老酒!”后来以此篇报道为基础,我全身心投入,积累素材,长篇通讯《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浙江奉化技校培养“一专多能”新型技能人才》,在国家级杂志《现代技能开发》发表,并上了杂志封面导读。随后,论文《谈技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劳动部主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杂志发表,并被中央文献出版社收入2000年9月出版的大型丛书《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文库》。

    我还编写了《职业指导讲义》三册,作为学生技能培训教材,后又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并获奖。2003年6月,我破格晋升为讲师。我曾被评为宁波市技校系统优秀班主任、宁波市技校系统优秀教师,个人事迹被收入《中国教育大辞典》。

    2012年,我从技工学校退休,闲暇时常常回忆起自己的教师生涯,虽然清贫一生,但从未后悔,我深为自己曾经是一名教师而感到光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