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1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四史” 践行初心使命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为参观者讲解。
(新华社发)

    编者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时,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四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殷切期望,为不断把“四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党员要在深入学习“四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以大历史观研读“四史”

    秦昊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举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这里所指的“大历史观”,就是指将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或较短的历史时期与其他历史事件或较长的历史时期联系起来,坚持整体化的历史意识,综合运用归纳和比较等手段,通过长时段、大视角的观察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事件的真正意义。研读“四史”,也要秉承立足中国、环顾世界、纵贯古今的大历史观视野,坚持整体化的历史意识,在古今中外历史坐标位置的确立中把握历史规律,看清历史本质,坚定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一、以大历史观读“四史”,立足中国,回首来时路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是四部孤立的单独史,而是大时段套小时段,大小时段间彼此因果交错,把“四史”视为一个整体来读,更能看清其间的逻辑关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指引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以社会主义为取向的新中国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这一目标达成。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根植中国、深入发展完善的历史,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果断把发展中心转向经济建设,开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出发,中国大踏步迈向现代化。中国共产党99年奋斗史蕴含了71年新中国建设史和42年改革开放发展史,读透这近百年历程,就可厘清现代中国诞生的全部奥秘和后来居上的根本原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和自觉纠偏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发展的现代化,民族复兴也无从谈起,这一逻辑脉络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二、以大历史观读“四史”,环顾世界,比较他国路

    在世界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发展的横向坐标轴中,领会党的领导、新中国的成立对改革开放的意义以及改革开放对世界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建立建设道路上,苏共曾是中国的老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曾大放异彩。但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苏共没有适时自我革新。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孜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通过改革开放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展开变革和调整,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功向世界证明,现代化之路不只有资本主义一条,社会主义同样也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现代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意义非凡。

    三、以大历史观读“四史”,纵贯古今,远眺未来路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更替,西方通过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对中华农业文明的超越。如今人类正经历新一轮文明变更,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来临,市场经济开始向共享经济转型,有了百年前文明转型落后而几乎亡国灭种的教训,这一次中国适时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今世界历史的实践需要对接起来,实现了唯物史观创新与世界历史进步的同频共振。

    (作者为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副教授)

    

    学“四史”,提“四气”

    齐峰

    承勇担使命之志气。志气,意指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有志气的人,往往奋斗目标明确,理想信念坚定。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认识到为什么中国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更深层次地思考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初心,共产党人永远守护的信仰,从而给自己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党性之魂。在学习“四史”中,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一辈子,永远不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在学习“四史”中,深入领会初心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牢记党的宗旨和我党从成立之初就确立的纲领,向先贤看齐、向崇高致敬、知行合一,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和职责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更高潮。

    强破浪前行之底气。底气,意指内在的信心和力量。底气来自自信,心中有底,则拥有坚如磐石的信心。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多变跌宕的国际国内形势,读懂了“四史”,才能读懂在民族危亡关头,为什么有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才能从科学比较中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树立中国自信和开拓国际视野,才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源于“四史”的伟大实践,让亿万中国人民对党领导伟大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充满了底气。正是因为这份底气,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共产党人坚定信心、英勇战“疫”,坚信疫情不会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不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养浩然天地之正气。正气,意指正直、传播正能量的风气。党员干部有一身正气,才能树立威信、做好表率,才能无所私心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四史”就是“讲正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唱“正气”歌、创建新中国、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成就,无一不是通过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持浩然正气之心,在提高党性修养中永葆政治本色,在反腐倡廉中恪守清正廉洁。长风破浪会有时,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学习“四史”,中国共产党人更要在面临是与非、名与利等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时,严于修身,慎思笃行,自觉提高防腐拒变能力,扬正气、辟邪气,成为伟大事业成功的坚强力量。

    鼓百折不挠之锐气。锐气,意指一往无前的气概,体现为一种舍我其谁的无敌斗志。有锐气、敢斗争,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这是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品质,也是实现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我们党为了救中国而成立,自成立以来,一路艰辛,无数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最终成立了新中国使人民站了起来。之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探索,不怕失败,终于摸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富了起来。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条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康庄大道,前面充满着未知,只有靠一步步的探索才能前行,前方充满着荆棘,只有靠坚定的斗争精神才能使我们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学史知史,方能行远

    范瑞光

    学习“四史”,坚守人民立场的初心定力。知行合一才能行稳致远,一个政党,最可贵的是天翻地覆、立场不改,沧海桑田、初心不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任何立场、任何初心都不是空中楼阁,都自有渊源。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才能从历史视野中去理解人民立场和初心使命。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和彻底完美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立场坚定源于初心不变。不忘初心,就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学习“四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探寻我们党初心使命的源头、厘清初心使命的历史演变,抵制历史“贬低论”“否定论”和“歪曲论”,真正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学习“四史”,赓续兴国强国的精神力量。志不强者智不达,无论何时,精神总能迸发出无限可能的力量。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革命时期的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源头,没有源头,就没有后来的精神水流。赓续兴国强国的精神力量,就必须深入历史的深处,探寻精神的源头。“四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兴国强国的精神密码,学习“四史”,就是探寻精神力量的源头、畅游精神力量的水流。学习“四史”,可以从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力。纵览“四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始,无论哪一阶段,我们都始终保持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不变的信仰,指引着我们从万里长征走到了改革开放,从民族独立跨越到了民族复兴。学习“四史”,可以从中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光,每个阶段都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精神,这永续的精神,照耀着我们从南湖红船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四史”长河中坚定的信仰之力和永恒的精神之光,成为我们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源。

    学习“四史”,汲取开拓前行的经验智慧。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慎思明辨方能明智力行,深入学习研究历史,才是让历史照亮未来的有效方式。“四史”中蕴含着历史演变的逻辑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从中汲取经验智慧,是我们认识现在、走向未来、开拓前行的关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历史角度,更需要在“四史”学习中坚定“四个自信”。“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根植我国历史、社会土壤,并不断吸收其他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这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历史依据和内在逻辑。学习“四史”,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唯有此,才能够从历史维度和比较视野去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富有激情、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开拓前行。

    (作者为市委党校编辑部助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